365天品德故事 文學聖地

文/郝廣才 |2014.12.04
1663觀看次
字級

文/郝廣才

它是書店,任何冷門的期刊,女主人都會幫你找到;

它是圖書館,供人們盡情借閱;

它是出版社,出版全世界沒有人敢碰的禁書;

它是銀行,窮苦的作家如果有急用,可以賒欠;

它是郵局,流浪的作家以此為通訊處。

它是「莎士比亞書店」。一個從巴黎聖母院過一條橋,位在塞納河左岸的「文學聖地」!

絲薇亞.比奇一八八七年生於美國巴爾的摩,她在一次大戰快打完時,回到少年時曾居住過的巴黎,結識了開書店的阿得里安娜.莫妮耶。當時在巴黎要買英文書很不容易,莫妮耶就鼓勵絲薇亞何不開一間專賣英文書的書店。於是「莎士比亞書店」就此誕生,一九一九年十一月十七日開張,專賣英美文學書籍和雜誌。

戰後,書店成為文壇、藝壇的交流中心,喬伊斯、費茲傑羅、史坦因、龐德、海明威、畢卡索、鄧肯、史特拉文斯基…都經常在此出沒,討論學問、談論理想、辯論人生,讓書店聲名遠播。

一九二二年莎士比亞書店出版了喬伊斯的《尤里西斯》,這一部巨著在當時沒有人敢出版,出版後歐美各國都列為禁書。莎士比亞書店自出自賣,這個事蹟更使書店成為「文學的聖殿」。

一九四一年德軍占領巴黎,絲薇亞被捕入獄。她犯了什麼罪?因為她不肯把店裡最後一本《尤里西斯》賣給納粹軍官。莎士比亞書店就此中斷。

一九五一年八月,喬治.惠特曼在聖母院的對岸,開了一家叫「密斯托」的書店,他過去有二十年流浪生涯,所以特別在書店擺了一張床,讓流浪到此的藝術家臨時落腳。

一九六二年絲薇亞過世,惠特曼買下她的藏書。一九六四年惠特曼把書店改名為「莎士比亞」延續了中斷多年的「莎士比亞書店」。每一次書店擴大規模,惠特曼就會增加床位。他在二○一一年十二月十四日過世,活了九十八歲。他回憶莎士比亞書店收容過四千多個作家和藝術家。

如果你今天造訪這家書店,你除會在書店二樓、三樓,看到書架間擺設一張一張的床,免費提供住宿外,你還會在一道門上,看見貼著這句話:

不要冷漠對待陌生人,因為他們有可能是天使所喬裝的。

(作者為格林文化出版社發行人、本文摘自《今天:366天,每天打開一道門》一書)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