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前總統沙科吉東山再起,當選所屬政黨主席,可能角逐二○一七年大選。沙科吉因是「史上最顧人怨總統」而連任失敗。但「平凡先生」歐蘭德政績太「平凡」,任期才兩年多,也被稱為「史上最不受歡迎總統」。
法國三月地方大選,執政黨全面潰敗,除了巴黎,其他各地都失守。政治分析家說,歐蘭德的問題在於缺乏政治魅力,無法激起群眾熱情。他因平凡而當選,又因平凡而失民心。政治人物的「魅力」是個詭譎變項,流水的民意有巨大淘空力量。
這種大翻盤屢見不鮮,如歐巴馬、馬英九,「魅力」已成「魔咒」,政治領袖愈來愈不被信任。從金融風暴到歐元危機,歐美政治領袖一個個萎縮。義大利學者指出,目前歐洲政客的素質可能是一九三○年代以來最差的。
許多國家政壇都在大換血。英國內閣七月改組,卡麥隆用年輕女性換掉「有氣無力」男大臣。法國八月任命三位年輕部長,僅三、四十歲。在台灣,新竹市長選舉,民進黨林智堅擊敗現任市長許明財,三十九歲的他代表年輕、新世代。
年輕不等於「保證」,日本首相安倍也走年輕化、女性化這條路,但兩位女大臣因獻金醜聞迅速下台。不過,年輕多少「保證」了未來的可能性。推究國民黨這次選舉潰敗,缺乏接班梯隊是主因。民進黨也有類似問題,如台北市推不出人選,不得不讓給柯文哲,新北市由「五府千歲」世代的游錫堃出馬。但攸關「台灣翻轉」的台中市,胡志強苦無傳人,國民黨沒人像林佳龍這般在台中「蹲」十年,更顯示其對培育人才的怠惰。
美國政治經濟學家法蘭西斯.福山在《政治秩序與政治衰敗》一書中指出:人類具有某些偏愛「自己親友」(相對於其他人而言)的生物本能,他稱為世襲主義;這個世襲主義不是高深道理,意思就是同性相吸、物以類聚,是政治板塊。
五十歲的林佳龍在台中「蹲」十年,不僅綠營支持者,一般民眾也逐漸把他當作「親友」,選票自然投得毫不猶豫。連勝文在台北敗選並不令人意外,因為太少的民眾有這樣家世顯赫的「親友」,相對剝奪感使選民很難「偏愛」他。
在民主問責制的國家,政治秩序有賴良好制度的建立,才能克服「選民世襲」的本能,吸引其他政黨選民,造成板塊移動。陳菊在高雄、賴清德在台南已不易撼動;這不能單純歸咎藍綠屬性,是國民黨的政治衰敗,多年培養不出人才。而政治秩序可為人們帶來安全和財富等有價值的東西。要維持政治秩序須有效管理,陳菊、賴清德做到了,政績獲得民意肯定,穩住民進黨在南部的「政治世襲」。
民進黨雖然大勝,但許多公民運動者與政黨保持距離,民進黨今後能否接收這些選票還有待觀察;柯文哲跨越藍綠,說明了一個趨勢。而太陽花學運掀起的青年從政風潮,民進黨推出四十七個「民主小草」參選村里長和市民代表,台聯、NGO也發起「青年選村里長」,都小有斬獲,更是一個新的趨勢。
民進黨的接班梯隊已啟動,「民主小草」將是長期深耕之始。國民黨若想重新建構自己的政治秩序,必須打破舊體制舊思維,如派系動員;培養可以在地方長期「蹲」的青年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