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好滋味 明華園的救命菜 文/郭怡青 圖/王漢順 |2014.11.30 語音朗讀 226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鍋粑」這道菜,成了陳家媳婦入門必學的一道菜,也蘊含著惜福不浪費的意義。 圖/王漢順「鍋粑很好呀,它可是我們明華園的救命菜。」面對滿臉歉意的媳婦,善解人意的公公安慰孫翠鳳:「妳很棒,陳家的傳家菜,妳不用學就會了。」 圖/王漢順二○○六年孫翠鳳深入非洲馬拉威,除了幫愛滋孤兒募款成立孤兒院,更教導非洲孩子學台灣歌仔戲。圖/明華園提供 文/郭怡青 圖/王漢順 「鍋粑很好呀,它可是我們明華園的救命菜。」 面對滿臉歉意的媳婦,善解人意的公公安慰孫翠鳳: 「妳很棒,陳家的傳家菜,妳不用學就會了。」 在嫁給陳勝福以前,孫翠鳳沒有聽過明華園,更沒想過自己有一天會成為當家台柱。一九八四年,孫翠鳳拎著簡單的行李回到屏東夫家。由公公陳明吉一手創立的明華園是個向心力很強的歌仔戲家族,三代同堂分成幾個小劇團四處演出,而當時陳勝福雖然人在台北,卻已開始接手管理明華園,慢慢將重心轉回家。只有這位台北來的媳婦,剛回來時猶如「人客」般,什麼事也不用做。「她是台北來的,不懂戲班生活,妳們不要為難她。」婆婆如此交代其他媳婦。 起初遙望戲台的孫翠鳳對於許多事情都感到好奇,然而這種新鮮感沒多久就變成焦慮,因為聰明體貼的她很快就發現,在陳家,既不會唱戲又總是將白米飯煮成鍋粑的她是「最沒用的媳婦」,公婆的寵愛、妯娌的包容,讓好強的她更加無地自容。 其實孫翠鳳上過救國團烹飪課,原本對於自己的廚藝自信滿滿,豈料在新婚第一次回屏東過年時,就徹底嘗到挫敗的滋味。 原來,孫翠鳳在救國團學的都是名菜,婆婆卻指定早餐要吃「泔糜」(稀飯)。翌日清早五點,她摸黑來到廚房,翻箱倒櫃怎麼找也找不到電鍋、瓦斯爐和米,此時六弟媳睡眼惺忪地走來,貼心的婆婆早就料到台北來的媳婦一定不習慣鄉下的「灶腳」,派了救星來幫忙。 孫翠鳳這才知道,找不到電鍋和瓦斯爐是因為根本沒有,他們都是用灶爐煮飯,而米則是被藏得很隱密,以防被老鼠偷吃。為了煮一鍋稀飯,要從撿柴、劈材、生火開始,這對孫翠鳳而言猶如一場惡夢;她也不知道,煮稀飯需要邊煮邊攪才不會黏鍋,結果看似又白又香的稀飯,底層竟是燒焦的鍋粑。 「鍋粑很好呀,它可是我們明華園的救命菜。」面對滿臉歉意的媳婦,善解人意的公公安慰她說:「妳很棒,陳家的傳家菜妳不用學就會了。」 燒焦的鍋粑怎麼會是傳家菜?原來這道菜的背後隱藏著感人的故事。 神祕的麻布袋 孫翠鳳的婆婆是位勤儉持家、照顧團員的老闆娘,每次劇團四處演出時,她總會帶著麻布袋,後來麻布袋愈變愈多愈沉重,但因為她吩咐千萬不能打開,所以沒有人知道袋裡裝了什麼,偶爾搬運的團員還會發牢騷說,老闆娘就愛撿些破銅爛鐵,害他們扛得要死。當然誰也沒有想到,那些麻布袋中竟然暗藏救命玄機。 一九五九年八月七日,外面風雨交加,大雨傾盆而下。由於雨下得比退得迅速太多,導致河川水位高漲決堤,造成空前的大水災,許多地方瞬間成為「水都」,明華園也難以倖免地受困在淹大水的劇場裡,面臨斷糧的窘境。 「不然我游泳出去,看看外面找不找得到食物好了。」正當人心惶惶,許多男團員開始出一些狗急跳牆的主意時,婆婆卻拍著胸膛保證:「你們放心,我一定會讓大家都吃飽。」 大家都以為,婆婆只是為了安定人心才這麼說,不料到了用餐時間,她真的猶如變魔術般,變出一桌熱騰騰的飯菜。 原來,平時劇團在趕場時,往往沒時間好好煮飯,很容易將飯燒成鍋粑,硬邦邦的鍋粑沒人愛吃,但節儉的婆婆覺得把飯丟掉很浪費,於是就先將剩下的鍋粑晒乾,再裝入麻袋裡保存。桌上的飯,就是將鍋粑燒焦的部分刮掉,再用水煮成稀飯。菜也一樣,平日用剩的高麗菜、蘿蔔就晒成乾再裝入麻袋裡。在非常時期,拿出來泡水後炒一炒,就是一道香噴噴的菜。 從此以後,昔日沒有人要吃的鍋粑成了陳家媳婦入門必學的一道菜,直到今日大家齊聚一堂,有時還會特別做「鍋粑」這道菜來回味過往,也順便教育下一代,做人要懂得惜福不浪費。 逐漸迷上唱戲的孫翠鳳決定要認真學戲,並和婆婆學做台灣菜,她也要和其他媳婦一樣,可以邊煮滷肉邊演王寶釧,成為真正的陳家媳婦。 孫翠鳳在已故公婆的身上學到如何照顧團員;雖然隨著時代的變遷,現在苦守寒窯的王寶釧已不煮滷肉而改發便當,但團體生活的核心不曾改變。鍋粑的故事,為陳家媳婦樹立勤儉持家、惜緣惜福的榜樣,也說明了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的道理。 (摘自《烹調記憶──做一道家常菜》,遠流出版) 作者簡介 郭怡青 前半生到處流浪。捲起美國波士頓學院、英國倫敦大學的兩張紙(文憑)跑到日本去闖蕩,喜歡雲遊四海,足跡遍及世界各地。地球轉了一圈後,因緣際會地在《經典雜誌》繼續流浪,並以《海峽:文明的交會與分野》入圍金鼎獎。現為自由作家,游牧在令人流連的文字世界裡。 前一篇文章 重生的喜悅 聽高跟鞋在跳舞 下一篇文章 印度之旅 令人又愛又恨的 國度 熱門新聞 01【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2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3【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4【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5退休之後2025.05.0106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07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8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9【創作花園】居家環境大作戰2025.04.3010比利時癌友 挑戰騎三輪車到上海2025.04.2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寓言故事】天宮保健官到人間【投向媒體】避免更多受害者【畫中有話】具象化我的內心世界【一舉兩得】功利性步行【此情此景】茉莉花【愛與犧牲】犧牲的媽媽 愧疚的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