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電日前突然公布董事會決議減資三成,將退還股東每股現金三元,外資法人一片叫好,紛紛調高聯電的「投資評等」和「目標價」,市場一掃力霸集團聲請重整的陰霾,幾乎每個人都認為加權指數上八千點「指日可待」,甚至上萬點也不難。
然而,聯電的利多只維持了不到兩天,開漲停後旋即打開,漲停板成交多達十七多萬張,一味聽信市場消息而盲目追高的投資人,短期內恐遭套牢。
股價漲跌固然是市場機制,但外資法人針對個股,為所欲為地發表評等報告,甚至直言「目標價」,是否有干擾股市之嫌,對投資大眾來說是否公平,不無探討的空間。
股票市場就和其他金融商品、房地產市場一樣,價格取決於「供需原則」,漲跌之間總是「幾家歡樂幾家愁」,但上市公司所有重要訊息的揭露,必須要「及時」和「保密」,換言之,不能在消息公布前,就讓外資得到訊息,然後好像他們能洞燭機先般,發布一堆評估報告影響行情。
事實證明許多所謂的外資,是在玩兩面手法,一方面公布看壞某特定公司的發展,且將「目標價」大幅度調降,另一方面卻是暗中趁散戶賣出時承接,等到時機成熟又改變看法,認為該公司前景大好,一來一回大賺差價。
最近證交所針對某上市電子公司施鐵腕,有效遏止炒作歪風,然而,外資經常發表評等報告與目標價,對股價有一定的助漲和助跌效果,卻不見主管機關提出任何管制辦法,好似為外資特別開啟一扇方便之門,不盡公平。
筆者認為,交易風險固然是要由投資人注意,但是主管機關對市場上異常的人為操弄,絕不能坐視,放任有心人將公開市場當成是炒作價格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