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907~960).銅鎏金.殘高16公分.基座寬8公分.1957年浙江省金華市萬佛塔出土.浙江省博物館藏
阿育王塔的基本形制。塔剎有殘缺,尚存四重相輪。一山花蕉葉缺失。塔身內側鑄陰文「吳越國王錢弘俶敬造八萬四千寶塔乙卯歲記」的鑄塔題記。圖/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提供
五代(907~960).銅鎏金.殘高13.1公分.基座寬8公分.1957年浙江省金華市萬佛塔出土.浙江省博物館藏。
阿育王塔的基本形制。此塔塔剎缺失。塔身內側鑄陰文「吳越國王錢弘俶敬造八萬四千寶塔乙卯歲記」的鑄塔題記。「全」字編號。圖/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提供
文與圖/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提供
阿育王塔的基本形制。自下而上由基座、塔身、塔頂三部分組成,塔頂蓋四角聳立四根蕉葉狀山花,塔頂正中立塔剎、相輪等。
五代(907~960).銅鎏金.殘高16公分.基座寬8公分.1957年浙江省金華市萬佛塔出土.浙江省博物館藏
阿育王塔的基本形制。塔剎有殘缺,尚存四重相輪。一山花蕉葉缺失。塔身內側鑄陰文「吳越國王錢弘俶敬造八萬四千寶塔乙卯歲記」的鑄塔題記。
五代(907~960).銅鎏金.殘高13.1公分.基座寬8公分.1957年浙江省金華市萬佛塔出土.浙江省博物館藏。
阿育王塔的基本形制。此塔塔剎缺失。塔身內側鑄陰文「吳越國王錢弘俶敬造八萬四千寶塔乙卯歲記」的鑄塔題記。「全」字編號。
展期:即日起至12月7日 展地:佛光山佛陀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