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暑假不見了

 |2014.11.20
1544觀看次
字級

學生最期待的是放暑假,沒有作業壓力,沒有老師盯著,可以睡到自然醒,可以整天無所事事發呆,整天打球,可以做自己想的事,學自己想學的東西,讀課外書,可以和家人出去玩。

教育部研議國中小學推動第三學期課程試辦計劃,在暑假期間試辦第三學期,課程以本土、才藝、語文等多元課程為主。教育部強調這是先試辦,自願性質,課程會配合在地資源,讓學生覺得好玩有趣,且不計學業成績。

第三學期消息一經傳出,各界反應不一,學生對暑假消失或大幅縮水,當然不能接受。但是許多雙薪工作的家長倒是如釋重負,因為二個月的暑假,得為小孩安排夏令營、才藝班、補習班、語言班等,不但是一筆不小的開銷,而且接送上下課,時間和精神上的壓力都不小。即使孩子在家,也會擔心孩子整天看電視、上網、打電動,出門和同學朋友玩會不會被帶壞,遇上不好的事等。安排家庭出國或國內旅遊,也是一件費心花錢的事。現在暑假繼續到學校上課,省下許多事,自感輕鬆不少。

對學校而言,暑假二個月校園閒置,老師們也都放暑假,有了第三學期可以解決許多學期中排不進的課程,可以讓受到少子化的衝擊的減班、師資過剩的壓力稍減,增加學雜費收入,減輕學校經營的負擔。

雖然教育部表示第三學期是自願、多元課程,不計學業成績;但是現實上可能未必如此。大多數家長都會基於「上課不能落後」的心理,自願變成強制參與。而且小學或許比較容易貫徹多元課程,到了中學,可能將過去的暑期輔導真的變成第三學期,挪為趕課業進度的上課時間,學生課業壓力更大。

第三學期只是國人「填鴨式教育」下的產物,國人對學生在漫長暑假無事可做,會有罪惡感。由學校統一安排課程,才不會留下兩個月的空白,浪費時間。如換個角度思考,國外也都有暑假,孩子在暑假期間活動也是家庭自行安排,並不會把暑假給填滿或縮短。因為孩子平時在學校的群性制式教育,很難有發展自我的機會,長長的暑假是他們面對自己,開發自我,探索興趣,了解外界,認識社會的機會。雖然未必有效率,但若沒有自我的時間,多方嘗試,就無法發展一個有別於他人的獨立特殊個體。

教育部立意良善,充分利用時間,讓學生有更多學習的機會,但不要急著用第三學期把暑假填滿。學生不是機器人,只要預灌程式就可運作;他們需要有一點自己的時間,學習和自己相處,學習想像,學習安排自己,學習參與環境,發展獨特性,才會有創意和彈性。留白是一種生活的智慧,留一些時間、空間給學生發展自我的部分。漫長的暑假,對學生看似無用,其實卻有大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