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農業結構 降低自由貿易衝擊

李武忠(台中市/農經學者) |2014.11.14
1476觀看次
字級

台灣要加入區域經貿組織,農業議題將無可迴避,除了期盼政府能堅守保護農業底線外,如何積極進行農業結構調整,降低自由貿易對本土農業的衝擊,恐怕是除了中國大陸因素外,台灣最迫切需要面對的課題,孫子兵法有云:勿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

問題是台灣準備好了嗎?答案很顯然是否定的。

只是現在不趕快調適,屆時只能犧牲農業換取入會的資格,致使台灣社會陷入無止盡的抗爭紛擾。

農業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因應貿易自由化衝擊,需要政府、農民以及消費大眾共同努力,缺一不可。

遺憾的是農業部門打算端出多項農業「新政」包括:引進外籍農工、廢除吉園圃標章、於自經區設置農業加值、採用農業直接給付、實施農業保險、農業技術整廠輸出等,既缺乏完整的配套,對農業結構調整幫助有限,反可能因產生的「多颱效應」,讓多數體弱的農民更加難以承受。

對於長期存在的農業所得偏低、經常性的產銷失衡、中間剝削、農地炒作、假農民、不當補貼等,則未見具體的解決方案,讓務農失去幸福感。

尤其透過農產品全程產銷管控,並配合實施在地農產安全標章認證,打造優質MIT品牌,讓消費者願意以行動支持在地農業,才是應對國外農產品競爭的最大屏障。

中韓自貿談判完成,對台灣當然是一大警訊,國外媒體也點出中韓自貿區似乎使首爾比台灣獲得了競爭優勢,台灣必須急起直追。

然而若不去正視問題的癥結所在,對症下藥,只是互噴口水,互推責任,最終受害的還是人民,

在此我們要呼籲政客退場,讓真正的專家學者上場救援,期待投出逆轉勝!

李武忠(台中市/農經學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