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開發史》穿越時空看台灣

野人文化 |2007.01.30
377觀看次
字級

日治晚期,台灣工業的產值雖已逐步超越農業,但仍以食品加工業為主,如製糖、精米等。光復後,在美援的資助下逐漸繁榮,現代化的水泥、紡織、肥料、鋼鐵、煉鋁業開始穩定成長,到一九七一年代已名列新興工業化國家。一九八○年代後並轉型發展兩大(生產效率大、市場潛力大)、兩高(技術密集度高、附加價值高)及兩小(污染小、能源消費小)的精密工業。台灣往綠色矽島發展之路,正邁開大步前進中。

從文化風城到科技竹科

一七五六年,清朝管理台灣北部的淡水廳廳治,正式遷到竹塹城中,往後一百多年間,新竹就一直是北台灣的中心,現今仍聳立的竹塹城門即為見證。一九八○年,新竹科學園區成立,新竹又呈現另一種不同的嶄新科技風貌。

副都會的誕生———板橋

板橋早年因全台首富板橋林家而聞名,現在則集合捷運藍線、地下鐵、中運量環狀線和高鐵的交通轉運點,成為兼具文教、商業、住商混合的多功能副都會中心。(二)

轉載自《福爾摩沙大百科》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