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曾是「拒篩一族」的秀鑾阿嬤,十三年前在衛生所公衛護士與兒子堅持下,到醫院接受檢查,確診為子宮頸癌初期,還發現卵巢腫瘤,幸好發現早,手術後已痊癒。阿嬤化身防癌尖兵、推廣癌症篩檢,只要遇到不願接受篩檢的民眾,就會分享自己故事。
「她一席話,比衛生所十通電話還有效果!」過去被救、現在救人,今年七十八歲吳施秀鑾,堪稱在地社區「活招牌」,十多年來,每次只要她出馬,都能成功說服許多婦女上檢查台,接受癌症篩檢。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推動「子宮頸癌、乳癌、大腸癌、口腔癌」免費四癌篩檢多年,今年初透過各縣市衛生局、衛生所,號召過去參加篩檢發現癌前病變或罹癌民眾,成立「防癌尖兵團」,在各地分享經驗,提高篩檢意願。
家住新竹縣新豐鄉的吳施秀鑾,十三年前因停經多年、且年逾六十多歲了,自覺沒有任何不舒服,當衛生所公衛護士多次請她到衛生所或醫院做檢查,她都拒絕。
公衛護士鍥而不捨,多次打電話勸說關心,甚至聯絡她的兒子幫忙鼓勵媽媽檢查,終於在兒子「半哄半騙」下,陪她到醫院檢查,確診是子宮頸癌初期,卵巢也有腫瘤,立即接受手術治療。治療後,已定期回醫院做追蹤檢查。
國健署副署長游麗惠表示,台灣癌症登記資料庫統計顯示,乳癌、大腸癌、口腔癌與子宮頸癌第零期五年存活率,都超過八成,但第四期才發現,五年存活率僅剩一到三成。以子宮頸癌為例,第零期子宮頸癌五年存活率為九成七,但第四期子宮頸癌五年存活率僅一成八。
去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N IS)」結果就顯示,民眾沒做四癌篩檢主因,最多是「覺得身體很健康沒有需要」及「太忙沒有時間」,因此錯過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機會。今年一月至九月,已成功轉介近一萬名「從來不做篩檢」民眾接受篩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