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醫師表示,不少腸癌患者切除病灶後,未改飲食習慣,高油、高鹽、少蔬果,再度罹患腸癌機會是一般正常人六至七倍。進補可多吃山藥、莧菜、地瓜葉,整腸健胃。薑母鴨、麻油雞、羊肉爐等高油脂補湯不宜。
大腸癌連續六年成為國人十大癌症首位,若能早期發現治療,五年存活率八成以上。台灣癌症基金會昨天舉辦第五屆大腸直腸癌愛相挺病友活動,教導健康飲食。
萬芳醫院血液腫瘤科張家崙表示,得過腸癌患者未注重飲食習慣,五年內復發機率百分之一點五,是一般正常人的六至七倍。罹癌後,仍大量攝取高脂肪、多肉、少蔬果,會增加疾病再復發及死亡風險。
開業中醫師羅明宇表示,腸癌患者消化機能弱,脾胃虛寒,容易食欲不振、腹脹腹瀉、腸黏膜病變、黏膜較薄、免疫機能不好,吃辛辣刺激的薑母鴨、麻油雞、羊肉爐等食物,會造成腸胃燥熱上火、蠕動減弱。腸癌患者要溫補,可吃不加豬腸和酒四神湯,或由黨蔘、茯苓、甘草、白朮組成的四君子湯。含天然酵素的芡實、蓮子及山藥、莧菜、地瓜葉等,有助腸癌患者整腸健胃。
醫師建議,即使進補也要均衡,多樣攝取蔬果,以白肉取代紅肉,搭配菇類、木耳清腸胃,飲食習慣必須清淡。患者每一兩年需定期大腸鏡檢查,把腸癌復發機率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