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多名肺癌專家昨天呼籲,便宜的「低劑量」斷層掃描才是篩檢肺癌有效工具。圖/周永受
【本報台北訊】因早期肺癌症狀不明顯,國內七成五肺癌患者被確診時,已到晚期,大部分已經轉移,台北榮民總醫院胸腔部主治醫師陳育民說,如持續咳嗽合併氣喘,就應提高警覺,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
肺癌是最致命癌症,台灣每年超過一萬人罹患肺癌,八千多人因此死亡,平均每五名癌症死亡個案,就有一人死於肺癌,多年來已成癌症頭號殺手。陳育民指出,許多晚期肺癌患者已無法開刀,一般建議先做基因檢測,如特定基因突變,就可接受標靶藥物合併化療藥物,一旦治療無效,只能換用其他化療,但療效通常不佳。
如何延緩晚期肺癌患者存活期,且提高生活品質,一直是醫界持續努力的方向,今年首度證實可延長晚期肺癌患者整體存活期的三效抗血管新生口服標靶新藥。陳育民說,臨床顯示,第一線化療失效後,第二線如採用新藥搭配歐洲紫杉醇,可多延長晚期肺腺癌病患整體存活期二點三個月。此研究報告是近十年治療晚期肺腺癌患者的新進展。
陳育民分析新藥作用機轉,重點在口服標靶藥物能讓腫瘤組織內部壓力變小,提高化療藥物(歐洲紫杉醇)進入腫瘤的比率,增加治療效果。
研究也證實,新藥合併歐洲紫杉醇,並未增加毒性,但少部分患者仍會出現高血壓、出血等症狀,但與目前化療相較,副作用未明顯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