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香港 用減法過日子

文/馬家輝 |2014.11.02
1913觀看次
字級
香港迪士尼樂園。圖/郭肇舫

文/馬家輝

經常聽見台灣朋友說「用減法過日子」,這話在福爾摩沙應該算是文藝腔,意味割捨生命裡的不必要執著與貪戀,別給自己製造太多包袱,要輕輕鬆鬆過日子,無欲則剛,朝著真正覺得有意義目標,輕身妙手地邁步踏前。台灣許多中年人,尤其文化中年人,慣把這句話掛在嘴邊,並且已經說了好多好多年。

來到香港,來到我日日夜夜生活的香港,來到我出生並生活了四五十年的香港,愈來愈發現「用減法過日子」亦跟自己非常貼近,然而這個「減」字,往往是被迫的、強制的,並且具備一點點的鬧劇,甚至悲劇性質;不能不如此,沒法不如此,已經成為無可奈何的一件事情。

什麼是「港式減法」?

舉些具體的例子吧,譬如說,周末出遊,以前難得有了一兩天假期,不管是否擁有汽車,大可天地南北隨意走動,想去哪就去哪,不會太困難,去到現場,亦不會覺得太難受。可是如今,不行了,愈來愈困難了,隨心所欲愈來愈成為奢侈之事,只因,人口爆炸,長期的、過境的、永久的、暫居的,來自四面八方的人湧入香港,數目多到令香港接近「陸沉」,出門去哪裡,已經成為一項非常傷腦筋的選項。

去大嶼山走一轉,搭乘圓圓小小的纜車,升到高空,俯瞰香港景色?可以,但你必須上山排隊兩小時,下山也排隊兩小時,然後始可享受那十來二十分鐘的車內寧靜。等等等等等,是獲得享受之前和之後的指定動作。

到海洋公園?祝君好運,你同樣需要等等等等等。搭巴士去,要等。搭巴士返,要等。到了公園門口,排隊買票,要等。入了場,玩樂各式遊戲,更要等。久候成為悲慘的指定動作。

到迪士尼?命運相同。要等等等等等。

本來嘛,等一下,沒關係,世界各地的主題樂園都一樣,愈好玩的地方就愈要等,如同去吃一碗美味的名牌雲吞麵,往往亦要等。但問題是,在等待的時候,會否因為被強橫插隊而心生憤怒,會否因為目睹孩子隨地大小便而生起悲哀,會否被前後左右的人聲雜聲吵架聲嘈鬧到心緒不定,效果便極不一樣。等待多久是一回事,在什麼狀況下等待又是另一回事。在我城,等待已成苦事。

以至於如果想到旺角購物、想到銅鑼灣逛街、想到稍有名氣甚至根本寂寂無名的食肆(飲食店)享受一頓早午晚餐,無不需要苦苦等候座位,或排隊,或搶擠,最後,把座位弄到手了,亦需要在吵雜的環境進食。

所以,在「用減法過日子」的年代裡,日常生活——其實不管是否假期——一旦考慮踏出家門,思考邏輯往往並非問自己想去哪裡,而是首先提醒自己有什麼地方不能去、不應去、不敢去,想呀想,想到最後,乾脆放棄,乾脆把許許多多的本來應該不錯的好去處排除在外,不敢「光臨」,不願踏足,寧願清清靜靜地留在家中。

而家中,香港家中,一般就只有不到六百呎面積空間,又窄又悶,但這已是你的唯一天堂。

用減法過日子。香港的現實,香港人的悲哀。

(摘自《大叔》,群星文化出版)

作者簡介 馬家輝

兩岸三地最深情仗義的散文家,專欄作家。曾獲選「年度中國魅力五十人物」、「年度深圳香港意見領袖」。但更喜歡的自我介紹是:香港灣仔人也。

為了李敖,毅然離港赴台念書。台灣大學心理系畢業、美國芝加哥大學社會科學碩士、威斯康辛大學社會學博士。曾任職於報社、雜誌社、出版社、大學,現為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助理主任。

寫作三十餘年,著作等身,在台灣已出版的作品有:《死在這裡也不錯》、《愛江湖》、《回不去了》、《中年廢物:唯有躲在戲院裡》、《愛上幾個人渣》,以及與楊照、胡洪俠合著《對照記@1963》三部曲。文章散見於中港台報刊,以及微博「馬家輝在香港」:weibo.com/majiahui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