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貓換太子》中,麒派老生陳少雲飾陳琳,有著唱作俱佳的演出。
圖/傳大提供
【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邁入第四屆的「海派文化藝術節」,今年以戲曲為主題,打頭陣的上海京劇院,排出老中青三代明星級陣容,「活曹操」花臉尚長榮帶來骨子老戲《群英會.借東風.華容道》,麒派老生陳少雲挑梁上京院代表劇目《狸貓換太子》(上、下本),文武崑亂一把抓的旦角史依弘擔綱雨果名著《巴黎聖母院》改編的《情殤鐘樓》。
以新編歷史戲《曹操與楊修》贏得「活曹操」美譽的尚長榮,這次在骨子老戲《群.借.華》再演曹操。尚長榮指出,梨園行術語:「銅錘怕黑(包公戲),架子怕白(曹操戲)」,曹操難演可見一斑。尚長榮強調,曹操也是人,有抱負,也有七情六慾,以及卑微的一面,排演《曹楊》之後再回頭演傳統戲的曹操,他對人物的詮釋改變了,「去掉『表面化』、『簡單化』」、『醜化』,重塑曹操做為人該有的複雜性格,到什麼山唱什麼歌。」
曾於一九九○年代來台演出的《狸貓換太子》,由麒派老生陳少雲挑梁飾演陳琳,旦角史依弘飾寇珠。國光藝術總監王安祈當年看了大呼過癮:「改編自連台本戲的上京院版《狸貓換太子》,人性刻畫更深刻,節奏緊湊,老故事有驚爆點,陳少雲老辣的演技,蒼涼的唱腔,聽覺、視覺都是享受。」
尚長榮也以觀眾立場指出,《狸貓換太子》唱段好聽,戲好看,演員演技生動,場面精采,九○年代舞台科技還沒那麼進步,〈火燒冷宮〉一段,沒有真火,但幕一拉開,就讓人有身歷其境之感。後來,大陸很多院團演的都是上京院版《狸貓換太子》,已成為上京院代表性劇目。
台灣戲迷熟悉的旦角史依弘演出《情殤鐘樓》,老戲迷會質疑:「外國戲變京劇有啥好看的?」但看了《情殤鐘樓》以後大為驚豔,艾麗雅並不屬於那個行當,既古典又現代,既是京劇又是舞蹈,對於體力的要求很高,上了台就得high起來。
「二○一四海派文化藝術節-海上風韻上海戲曲月」,十一月三日起在台北揭幕,上海四大代表劇團京劇院、滬劇院、越劇院、昆劇團接力來台,兩周時間帶來十二台劇目、十三場演出分別在台北國家戲劇院、城市舞台舉行,上京院並於十一月九、十一日安排經典老戲《四郎探母》,巡演台中中山堂、高雄至德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