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兒子的同學,因念國中時,同儕成績普遍不佳,他以全校第一名的優勢,透過免試取得明星高中的唯一保障名額,全村里的人和他自己都十分高興。可是幾次考試下來,他擔心自己可能會被當掉,也開始懷疑自己的選擇是否正確。
這個學生的功課不是很理想,日前才結束的段考,數學竟然考了不到二十分,但是班上有人考一百分,平均也有六十多分,所以他已經參加學校在午休開設的補救教學,但是成績依然不見起色,甚至出現個位數的平常考分數。
我安慰他努力用功,成績一定會有起色,心裡卻不免質疑政府一方面要學生就近入學,一方面又用這種「繁星」式的噱頭,讓家住偏遠的他們翻山越嶺來到市中心圓夢。
表面上好像給孩子及父母無窮希望,事實上在第一次段考之後,便給了他們史無前例的沉痛打擊。
很多人最後只能帶著這一年的傷痛記憶,無奈選擇轉學,但這種照顧弱勢的假象政策,從未因為這些孩子的受傷而停止。
鍾國朋(高雄市/兼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