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有位大冠鷲爺爺曾經擔任過校長,他盤桓飛翔於教育的天空,退休後依然不曾忘情於孩子的教育,他號召一群關注孩子身心整體發展的家長,組成悠遊山野假日學校。平時大冠鷲爺爺常會帶著孩子上山下海,不只踏查萬里路,更會聚首讀萬卷書,這群人攜手共同耕耘著他們的教育桃花源。圖/陳淑華提供
文/陳復
傳說中,有位大冠鷲爺爺曾經擔任過校長,他盤桓飛翔於教育的天空,退休後依然不曾忘情於孩子的教育,他號召一群關注孩子身心整體發展的家長,組成悠遊山野假日學校。平時大冠鷲爺爺常會帶著孩子上山下海,不只踏查萬里路,更會聚首讀萬卷書,這群人攜手共同耕耘著他們的教育桃花源。後來這個團體發展得愈來愈成熟,孩子們長大後,都還會回來擔任義工,帶領活動並照顧學弟妹。因為這是專門給體制內的家長與學生假日充電的教育團體,大家都很習慣將這個團體稱作「山窗螢讀書會」。
雖然我未曾見過這位神祕的大冠鷲爺爺黃菁,但當我遇見山窗螢讀書會的陳淑華會長,立刻就被她散發熱情光芒的眼神給吸引住。我不禁想:到底是如何強烈的情感認同,讓這麼多待在體制內的家長,願意長年陪伴他們的孩子共同參與山窗螢讀書會的課程,耕耘著沒有校內成績卻有課外作業的悠遊山野假日學校呢?淑華會長告訴我,雖然這群家長沒有讓孩子離開體制,卻都對傳統教育體系的病態發展相當不滿意。大家覺得自己的孩子應該從事「更完整的學習」,而不是被考試牽著鼻子,眼睛只盯著課本,卻忘記自己是誰。
這是個讓父母與孩子共同享受並創造雙贏的學習型組織,秉持著易子而教的精神來彼此陪伴,合作舉辦「一個人無法完成的事情」,不只安排孩子在假日上各種戶外學習與讀書課程,同時安排課程給家長學習。有些活動是親子共同參與的事情,譬如紅白運動會、公益洗車與淡水藝術踩街……有些活動則會讓孩子獨立參與,讓他們自己學習統籌規畫,了解如何處理交通、預算、餐點與門票等具體事宜,大人只是觀察不給任何意見,譬如環島騎單車、野外攀岩溯溪與青春歌舞劇這些壯舉,甚至容許孩子在過程裡做錯決策,都要忍住不說。
淑華會長告訴我,這群家長的共識就是在安全的原則裡,給孩子做錯事的空間,未來他們才有把事情做對的機會。公共電視台曾經跟拍他們的漂鳥行程,看著四個國小畢業生與四個國中畢業生,加上一名輪班不管事只照顧孩子安全的隨行家長,如何花十天時間逆時針環島一圈。
孩子們自己環島已經很不簡單了,尤其大孩子還要學習如何帶領小孩子,最大的問題不是漂鳥,而是行前既要籌備行程,還要補習準備基測,心理倍嘗煎熬。過程中,每個人都要輪流學習帶隊,遇到有孩子要求改變行程時,他要堅持,還是妥協,這該如何選擇呢?
通過這些考驗的孩子,你在他們身上看到的是自信,懂得合作與接納,他們更懂得如何做好時間管理,利用有限時間做好課業準備,才能盡情在課外學習課本學不到的事情。山窗螢讀書會不能接受只想考試而把來參加活動當調劑與娛樂的家庭,因為他們發現家長的態度如果游離,孩子就會跟著搖擺,反而很重視親子溝通與參與的家庭,不只夫妻關係良好,孩子的表現也都很優異,個個都考上不錯的學校。
在悠遊山野假日學校裡,我看見這群快樂的山窗螢,如何在教育體制內突破藩籬,珍惜並參與彼此的生命,打開大冠鷲才能看見的天空。
(本文作者為國立宜蘭大學博雅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10月20日上午8:10—9:00,山窗螢讀書會陳淑華會長將在國立教育廣播電台「教育好夥伴」節目暢談這個學習型組織如何攜手讓孩子假日在山野裡學習課本學不到的事情,歡迎收聽FM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