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教育的天空 有靈魂的教育改革

陳復 |2014.09.08
2317觀看次
字級
圖/記者邱麗玥
如果教育沒有靈魂,其改革只是不斷在各種考試制度層面搖擺;如果教育沒有關注教育內容與教學方法本身該有的興革,那又會是什麼樣的光景呢?這是當前台灣推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面臨的困境,更是我與國策顧問台大心理系黃光國教授時常討論的問題。 圖/陳復

文/陳復

如果教育沒有靈魂,其改革只是不斷在各種考試制度層面搖擺;如果教育沒有關注教育內容與教學方法本身該有的興革,那又會是什麼樣的光景呢?這是當前台灣推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面臨的困境,更是我與國策顧問台大心理系黃光國教授時常討論的問題。

黃光國教授是華人本土社會科學研究的巨擘,有幸與他相識是很特別的因緣,我的恩師韋政通教授與他的恩師楊國樞教授是數十年相知相惜的至交,而我因訪談中華民國科學教育之父趙金祁教授的關係,打開認識科學哲學的堂奧,更因趙教授的鼓勵與推薦,轉而跟光國教授請益有關科學哲學的深度問題,這裡面最特別的意外收穫,就是我對教育改革有了完全不一樣的視野。

光國教授常喜歡提到俄國心理學家維果斯基(Lev Vygotsky)的發現,早在俄國爆發布爾什維克革命之時,維果斯基就發現學生從自己家庭裡已學到了源自其傳統文化的語言工具與價值系統,但來到學校後,教師教學強調的內容卻是經過共產主義解釋的科學觀念,這兩者間有著不連續現象。兒童在日常生活中的科學觀念固然來自深受黨控制的學校,但在老師與學生的溝通中,這些高度抽象的內容不免與兒童來自家庭裡的常識相互衝擊或須做轉化,一旦學校知識納入到兒童本來的生命世界裡時,更存在著無法跨越的各種斷溝,使得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台灣的華人社會何嘗不是如此?光國教授小時候歷經九死一生,母親帶著他由大陸輾轉流亡回到台灣。如此豐富的生命經驗,使得他一直不喜歡讀課本,而喜歡閱讀各種課外書。這種經驗使得他早就發現我們的兒童到學校受教育前,已經在家學習到本國語言與其背後承載的文化傳統,來到學校後,教師卻開始教一套源自西洋文化傳統的現代知識。兒童須懂得利用自己熟悉的語言,將這些知識同化到既有的認知系統裡,或改變既有認知系統來順應這些新知識。如果不懂得做這件事情,很難有優異的表現,但學校教的套裝知識始終脫離經驗世界,只好透過考試成績來要求學生,使得孩子對學校所教的知識,難以引發高度學習興趣。

教育改革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意即教育內容與教學方法不能跟自己的文化傳統對話,學習源自西洋文化傳統的現代知識,也不討論西洋文化傳統最根源的科學哲學問題,這麼一來,就會使得二十年來台灣的教育改革,最後會成為「沒有靈魂的教育改革」。往後看不見我們的傳統,往前看不見我們的未來,可是我們的孩子卻得在各種錯綜複雜的考試辦法裡,摸索出自己的生命出路,但事實證明,孩子即使考上了明星高中與明星大學,依舊無法獲得生命的出路,因為教育本身不曾從孩子自身的生活世界出發,幫忙孩子建立起與大人的知識對話,協助孩子解決生命的各種問題。

光國教授覺得應該要順應孩子的資質,給予適性的教學,更覺得發展華人本土社會科學,實為解決教育問題的良藥。他同時對我這兩年來發掘與推廣的各種實驗教育深感興趣,覺得其間已累積相當豐富的教學經驗與成果,可供體制內教育工作者思考,並展開更深度的研究。

當我看見創辦人文行動高中的楊文貴教授強調學生要懂得開展自身本具的「種族天賦」;看見海聲華德福教育學校的教育觀念雖然來自德國史代納博士研發的人智學,但校長張宜玲博士卻特別重視我們自身的文化傳承時,我發現:具有未來性的教育改革,實須汲取實驗教育帶給我們的啟發,並將其引進到體制內,讓教育改革具有靈魂。

(本文作者為國立宜蘭大學博雅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9月8日上午8:10—9:00,國策顧問台大心理系黃光國教授將在國立教育廣播電台「教育好夥伴」節目暢談「提倡華人本土社會科學對教育改革的重要性」,歡迎收聽FM101.7。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