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壇行走 陳慧玲和《雨後驕陽》

李瑞騰 |2014.10.15
2420觀看次
字級

文/李瑞騰

報上說,今年金鐘獎戲劇類最大贏家是台視《雨後驕陽》,獲得十二項提名,包括戲劇節目獎、男女主角、男女配角等,成果非常豐碩。

我特別感到高興,該劇的製作人陳慧玲女士,是我早期在德明商專教書時的學生,讀的是國貿,畢業後卻插班考上東吳大學中文系,好像在學期間就進台視文化公司,學了一身製作電視節目的本領。

慧玲開公司製作電視戲劇節目已經十幾年,拍了很多好戲,像《草山春暉》、《芳草碧連天》等,都很正派,在感人的故事情節中,彰顯極珍貴的人的價值。

有一回她在大愛電視台要拍林月珠阿嬤和一頭豬阿貴的故事,因月珠女士的夫婿蔡德音先生是日據時代的作家和音樂工作者,她來找我,希望多找些資料,更深入那時代背景,為的就是把戲拍好。

那一部戲命名為「詠」,我斷斷續續看了幾集,覺得裡面型塑了一位早期台灣女性的典範,亦柔亦剛,堅韌的生命力足以抵擋疾風驟雨,卻又樂觀開朗;而背後有家族沒落的過程,和從被殖民統治到風聲鶴唳的一九五○年代。史實需要考證,追尋與幻滅的衝突需要探索,製作這樣一部片子,要有寬闊的歷史視野,要有勇於挑戰艱難的膽識。我後來借調台灣文學館,慧玲知道我們的需要,二話不說把蒐集到的資料全捐給了台文館。

每隔一段時間,她會給我打個電話,告訴我她正在做的事。有一次她說她和台視合作,拿到文化部高畫質電視節目旗艦型連續劇補助,想以台灣鞋業為背景,拍一部電視連續劇。我說她有膽識就是這樣,一個產業的興衰變化,從移入到落地生根,何其複雜,一定要了解;更重要的,要有實體物件,以及相關的技術和傳承、競爭等理解。

這背後,必然有從唐山離開到台灣發展的歷史;有師徒,有父子,有代代相傳,有恩情、情愛掙扎和各種衝突、化解,故事怎麼編?如何像寫小說一樣虛擬人物和故事?如何編寫成劇?如何找適當的演員來演?去哪裡拍?等等,不是經緯天地的長才,如何把這樣一齣涉及三代台灣人恩怨情愁的大戲製作完成,而且首尾圓貫,精采感人。

慧玲請我去看《雨後驕陽》的試映會,播出時我又陸續看了幾回,從婚禮開始,悲喜交集,我特別喜歡貫串其中的雨景和情節,覺得極像文學中的主意象;而不管風雨如何強大,夜如何漫長?「穿親手縫製的鞋,走自己選擇的路」,展現十足的拓荒精神與堅持自我主體的毅力。

讀商,讓慧玲有經管能力主持公司;讀文學,則讓她有寫作和鑑賞能力,足以面對戲劇之所需。記得當她還在讀書時,就為我編的副刊專訪作家,撰寫人物報導;我編爾雅版《七十四年詩選》,慧玲為我完成了所附新詩年鑑中「詩刊出版」目錄,我感覺到她的耐心與細心;現在,我更歡喜她看待人間的悲憫心,也並非把一切美化,而是讓苦痛人生產生力量。

《雨後驕陽》不是她製作的戲首次獲得肯定,但會是她戲劇生涯的里程碑;跨過這一座山,視野會更大,我期待她做更好的戲,為優勢早已不再的台灣電視劇,重新找回信心和力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