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古傲狂生
「碧血」與「鐵血」,是兩個常見的詞彙,而且人們也經常把它們搞混,不過,這個詞卻是截然不同的。
碧血,是中國的古老詞彙。所謂碧,不是形容顏色,而是指一種玉石,稱為碧玉。至於碧這種顏色是碧玉的顏色,乃是從碧玉延伸出來的。
碧血,出自《莊子‧外物》:「 萇弘死於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主角是周景王、敬王時大臣劉文公所屬的大夫萇弘。
萇弘很有學問,孔子曾向他習樂,後來萇弘由於劉文公牽連晉國內訌,被周人所冤殺,其血三年化為碧玉。
所以碧血的意思,就是為國家、正義而流血犧牲,後以「碧血」稱忠臣烈士所流之血。
鐵血,則是個外來意譯詞,源於德國著名宰相俾斯麥的那句名言:「德國所注意的不是普魯士的自由主義,而是權力。普魯士必須積聚自己的力量以待有利時機,這樣的時機我們已經錯過了好幾次。當代的重大問題不是通過演說與多數人的決議所能解決的,而是要用『鐵』和『血』。」後來便把俾斯麥稱為「鐵血宰相」,他所奉行的外交軍事政策叫做「鐵血政策」。
所以,鐵血本意指的是武器和鮮血,借指戰爭,通常用來形容剛強、堅韌、不屈不撓的精神或意志,也多用在軍事方面。
碧血常與丹心一起用,湊巧的是某版電視劇《射雕英雄傳》系列的第一部叫《鐵血丹心》。按說,「鐵血丹心」這個名稱不夠準確,電視劇並沒用大篇幅描寫戰爭,而是抒寫滄海橫流的亂世裡仍然保持忠貞不渝的精神和決心,似乎用「碧血丹心」更貼切;不過且慢,「鐵」、「心」,暗合主角楊康的父親「楊鐵心」之名,仔細琢磨,還真有些神來之筆的氣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