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白山下 金代皇家山祭神廟出土

 |2014.10.13
1698觀看次
字級
中國發現迄今最早的金代皇家祭祀長白山的神廟遺址。圖為寶馬城遺址現場發現的石質遺跡。圖/新華社

【本報綜合報導】中國大陸最新考古發現證實,位於東北吉林長白山腳下的「寶馬城」,是八百多年前金代皇家祭祀長白山的神廟,這是中國發現迄今最早的皇家祭祀長白山的神廟遺址。

考古專家認為,這項成果是中國金代考古的重大發現,為研究宋金時期宗教信仰、風俗習慣與金代建築風格提供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對探索金代禮儀制度以及古代北方山祭與中原皇家山祭的關係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寶馬城遺址現存城牆周長約四百六十五公尺,城內中部由南向北列有三個土台,考古人員判定為大型建築基址;城內外散落大量磚瓦殘片、礎石等建築構件以及陶片、瓷片等遺物。

前期考古試掘結果表明,該城遺址為宋代統治中國北方的女真族完顏氏建立的金王朝(西元一一一五至一二三四年)所建。

今年八至九月,經大陸國家文物局批准,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對寶馬城遺址內中軸線上偏北的土台進行了發掘。此次發掘面積達七百二十八平方公尺,確認了大型夯土台基式建築一座,發現了環繞三座基址的回廊北段的東側部分,並清理出大片的磚瓦倒塌堆積。

據考古人員推測,從建築形制上看,這應該是一座減柱結構建築物,對空間跨度如此大的建築實行內部全減柱處理,在古代建築中並不多見。考古人員在地磚上發現大量木炭殘跡,表明建築主體部分是因起火而倒塌。

該遺址中還出土了包括獸面瓦當、滴水、鴟吻、獸頭等在內的陶制建築構件上百件,各式鐵釘數百枚,以及少量陶器、瓷器、鐵器與銅器,均具有明顯的金代文物特徵,其中以帶有精美龍、鳳圖案的建築構件最具代表性,凸顯該遺址的皇家氣韻。

祭祀長白山

典籍有紀錄

古代先民和皇家祭祀長白山的活動在典籍中也有紀錄。據《金史‧禮記》記載,大定十二年(西元一一七二年),金世宗(完顏雍)效仿中原皇帝封禪泰山之舉,始封長白山神為「興國靈應王」,並在長白山北側建廟奉安,春秋遣派官員前往祭祀。明昌四年(西元一一九三年)金章宗(完顏璟)又冊封長白山為「開天宏聖帝」。

寶馬城遺址位於長白山正北方向,距主峰直線距離約五十公里,地理位置極佳。天氣晴朗時,從城址向南眺望,肉眼便可清晰看到主峰,滿足了望祭長白山的條件,與《金史》中「即其山(長白山)北地建廟宇」的記載相符。

寶馬城考古執行領隊、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趙俊傑博士指出,此次發掘的台基整體特徵與金代皇帝百官祭祀太陽的「朝日殿」,黑龍江阿城金代上京劉秀屯建築基址相似,遺跡與遺物均具有極高等級,因此可基本判定寶馬城就是金代皇家祭祀長白山的神廟。考古人員將對寶馬城進行更深入的的考古發掘,以進一步摸清城內建築布局和結構,為下一步的保護和展示提供依據。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