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現雖倡導性別平等,但在教育界仍存有玻璃天花板效應,女性升遷仍困難。教育部統計發現,教育階段愈高,女校長和女性一級主管占比愈低,例如國中小女校長占三成,但大學女校長卻占不到一成,僅百分之五點六。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批評,「父權社會的遺毒」。
教育部統計顯示,高學歷女性愈來愈多,一○二學年的博、碩士女學生比重各為百分之三十點五、百分之四十三點四,比十年前上升八個百分點,顯示兩性差距縮小,女性也逐漸獲得家庭支持培養,也願自我投資。
然而,學歷提升的同時,卻未反映在職場。教育部統計發現,教育職場方面,女性校長、教師比率呈現「教育階段愈高、占比愈低」現象。
女性教師部分,一○二學年的國中小比重近七成;高中職占五成八;大專校院約占三成,其中,女教授占一成九、副教授占三成一。
女性校長部分,則在各階段比重懸殊大,除了國中小占三成,較十年前顯著提升外,其餘教育階段均不到三成。其中,高中職女校長占二成一,大專校院女校長則一成都不到。
交通大學校長吳妍華是少數的大學女校長,她分析,若女教授占比近二成,大學女校長至少也要占一成以上「才正常」。
吳妍華表示,要當到女教授、拚升等是激烈的競爭過程,需要家人支持才行。她觀察,不少女性會自我放棄,推掉大學主管職,說要專心照顧家人、教育小孩等;女性被賦予家庭責任,「無法把工作放在第一順位」。
全教總理事長張旭政認為,小學校長要先透過考試,過關後才能進入遴選競爭圈,所以,女性可以靠實力出頭天,但大學校長只靠遴選,多數人存有女性不擅長管理的「父權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