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體格嬌小、體重過輕、家族遺傳,都是骨鬆風險因子。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陳芳萍引用國外研究指出,父母任一人骨密度過低,子女低骨密的風險值高四點三倍;若父母兩人都骨密度過低,子女風險飆升八點六倍,其中女兒更高達三十四點四倍。醫師建議,家族長輩若有骨鬆、骨折病史,下一代應提高警覺。
陳芳萍表示,在國際期刊發表最新研究,針對四百四十一名、超過十五歲成人實際測量骨密度並計算風險,發現父母任一人骨密度過低,子女低骨密的風險值高四點三倍;當父母兩者皆骨密度過低,子女風險值更飆升八點六倍,女兒甚至高達三十四點四倍。
陳芳萍說,女性、體格嬌小、體重過輕、家族遺傳,都是骨鬆風險因子;依照二○一二年國際骨質疏鬆症期刊排名,我國成年人骨折率是全球第七、亞洲第一,更應重視骨鬆問題。當家族有骨鬆、骨折病史,建議四十歲過後,每年做骨折風險評估(FRAX),瞭解骨質健康,民眾可於骨質疏鬆症學會網站,使用骨折風險評估表。
她說,坊間超音波足跟骨篩檢,準確度不高,不能作為骨鬆診斷工具,建議高風險民眾就醫評估。WHO建議,女性超過六十五歲、男性超過七十歲,或停經後婦女,是骨折高風險族群,可做雙能量X光骨質密度檢查(DEX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