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洋繪畫自從杜象(Marcel Duchamp)和由杜象興起的達達(DaDa)思想之後,繪畫形式與內容叢生革命性的變異與遷流,作品不再以二次元平面空間為滿足,大量的運用現成物或廢棄的物品,顯現一種隨處皆在的藝術泛有的生活本質,反對傳統繪畫純視覺審美的刻板態度,為現代藝術乃至當代藝術作出巨大的貢獻。自超現實主義以及其後的現代形式與思潮,甚至當代千奇百怪的藝術作品與行為,無一不是杜象之後,達達思想的餘波蕩漾。
一九二五年生於美國德克薩斯州的羅森柏格(Robert Rauschenberg),可說是達達主義於歐洲興起之後,流傳至美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一九四六年曾就讀於堪薩斯市的藝術學院,隔年轉學到法國巴黎的朱麗安學院。回國之後,專事於黑山學院的阿伯斯(Joeef Albers)教授,且深受阿伯斯藝術風格的影響,作品「白色繪畫」和「黑色繪畫」等系列,顯現出一種冷峻卻又簡潔抽象的幾何風格。一九五一年在紐約貝蒂‧巴遜畫廊舉辦生平第一次個展,一九五二年又回到女校黑山學校任教,不久,旋即逕往非洲旅行,於一九五三年轉往義大利,並在弗羅倫斯的當代藝術畫廊舉行第二次個人畫展。
回美國之後,以新達達主義的觀念,在抽象表現主義,具象繪畫、寫實主義風格及照片混合畫面上,以現成實物及廢棄物重新加以組裝或組合,創出了著名的「結合繪畫」(Combine Painting),而聲名大噪。
之後,以「結合藝術」為基礎,逐漸發展出具三度空間的「集合藝術」(The Art of Assemblage)。這是延續達達主義,打破傳統繪畫觀念美術即幻像(Illusion)的陳舊思維,邁向全新的藝術視野,同時並導進了藝術就是實物,藝術就是隨處可見,所在皆是的現成物的新思想和新風潮,以一種革命性的新姿,獨領風騷於美國乃至世界藝壇。
作品「山竹樹花」,大量使用馬來西亞染色花布及印有中文漢字的傳統漢藥包裝等現成物,配合剪貼、絹印等手法,合成一「馬來西亞」印象的集合藝術,色彩大膽狂肆,具有一種熱帶雨林氣候的土著民俗風味,兼具感染著東方傳統中國民間美術色彩風貌,完整地傳達出達達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的自由精神,不愧是新達達主義最具人文內涵、最具國際視野的藝術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