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國中小學生預定一○三學年度起實施補考制度,每學期結束時學科成績不及格就要補考,領取畢業證書的門檻也趨嚴;原本國中小畢業生七大學習領域只要三領域及格,就可拿到畢業證書;但從目前讀小三、國三的這屆學生開始,必須四領域及格才能領到畢業證書,否則只能拿結業證明,
國中小學生領取畢業證書的條件,原本規定缺曠課不超過總上課時數的三分之一、操性成績功過相抵後未滿三大過,以及三大學習領域成績在丙等(六十分)以上就可以;但這麼寬鬆的規定,造成只要健體、藝術與人文、綜合三個領域及格,學科成績都不及格,也可以拿到畢業證書。
教育部國教署國中小組組長許麗娟說,及格領域更從三個增為四個,是為了重視國民教育的基本能力。
另目前國中小學生若定期評量(段考)請假缺考需要補考,但補考成績怎麼打,各縣市做法不一,有縣市補考成績打八折,造成家長抗議,教育部統一規範缺考後補考成績以「實得分數」計算,不能再打折。
台東縣池上國中教務主任詹永名說,池上國中從兩年前就啟動預警制度,每學期結束時發通知單給家長,提醒小孩有四領域成績不及格;也要求老師不能肆無忌憚地出難題,但也不能太過放水。
「補救教學才是重點」,詹永名說,針對學科成績不及格的學生,應在第八節課開補救教學,由於攸關能否拿到畢業證書,學生參加補救教學的態度,應該會比以前積極、認真。
小學生補考 家長教師說不
全教總秘書長劉欽旭則表示,補考是「學分制」概念,高中和大學有補考制度,而且是五十分至五十九分才可補考,五十分以下要重修;國中小是義務教育,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學會」,評量的目的是了解學生哪裡學不會。
全家盟理事長吳福濱認為,小學生應該快樂學習,如果從小學階段就壓力重重,恐影響學習興趣;學科成績及格與否,跟考題難易度有關,且會因學校和老師而異。劉欽旭也認為,把學生考倒或大放水,都不是評量的常態。
屏東縣教育處處長顏慶祥指出,補考制度會讓學生增加很多學習壓力,每個人的學習節奏和速度不一,補考標準最好授權學校自主規範,否則政策雖立意良好,但家長一聽到補考壓力就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