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一名婦人咳嗽一周以為是氣喘,還併發肺炎,一覺醒來下半身癱瘓,經神經內科、風濕免疫科共同會診,抽血檢驗ANCA(抗嗜中性白血球細胞質抗體)呈現陽性,確認血管炎。
另一名任職科技業的中年男性,日前鼻塞、鼻水不止,至耳鼻喉科門診,診斷鼻竇炎,但術後仍罹患肺炎,肺泡出血緊急插管,經風濕免疫科醫師抽血檢驗ANCA呈陽性反應,也確認是血管炎,但為時已晚,兩周後急性腎衰竭。
全國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陳得源表示,血管炎症狀多變,初期常有鼻竇炎、中耳炎等耳鼻喉相關症狀,如病情兩周內持續惡化,應提高警覺。
血管炎為血管壁發炎,導致血管腔狹窄甚至阻塞,病徵多樣化且早期徵狀不明顯,最輕微的徵狀為皮膚紫斑,嚴重者則會侵犯內臟器官。
在治療方面,傳統療法為靜脈注射抗腫瘤化學藥物,或是口服免疫調節藥物加類固醇治療,病情嚴重者則是改以高劑量類固醇加上化療藥物脈衝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