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儒的藏書豐富,從地板陳列到天花板,供客人細細挑選。圖/記者吳政峰
李良儒的藏書豐富,從地板陳列到天花板,供客人細細挑選。圖/記者吳政峰
【記者吳政峰台北報導】「只要活著,就要當個尋書人!」年輕時喜愛到台北市牯嶺街買二手書,更熱愛閱讀的李良儒,從法院公職退休後,返回老地方開設老書店。早上奔波資源回收場尋找遭遺棄但堪用的二手書,下午返回書店,沉浸在書海,二十年樂此不疲。八十三歲的李良儒昨天笑說,經常一個月有十天等不到客人,但賺的錢夠維持水電、房租就滿足了。為客人、老友覓得好書,就會讓他開心好幾天。
牯嶺街二手書攤民國五○年代人聲鼎沸,多達百餘家,連紅磚道也擺滿二手書。時至今日,牯嶺街二手書攤或書店只有「松林」、「書香城」、「新舊」三家。今昔對照,只有寥寥可數的四年級與五年級生、爺爺奶奶們,及中國大陸、香港、日本遊客沉浸在舊書中,尋覓屬於自己的顏如玉與黃金屋。
公職退休後,李良儒發現,經年累月家裡的文史、小說等明朝、清朝、民初泛黃書冊,從地板堆積到天花板。他靈機一動,說服太太與兒子,返回熟悉的牯嶺街,租了五坪大的矮房,將萬本藏書整齊地堆放在地板上與書架上,開起「新舊書屋」,成了愛書人與挖寶客的祕密基地。
在公立圖書館也難覓得的絕版書,在新舊書屋都可能發現它的身影。至於有中國版連環漫畫之稱,圖文並茂的「繡像書」,例如《官場現形記》、《說唐全傳》、《諸葛招親》等書,李良儒也費盡心力奔波資源回收站,在垃圾堆裡搶救回來。李良儒的兒子說,父親搶救繡像書一百多本,被眼尖的大陸遊客,大手筆買走。
對李良儒而言,最開心的是為二手書找到知音。看到珍貴繡像書從台灣輾轉賣到大陸,李良儒心情矛盾又難過,他說:「如果我有錢,就把這些書送到圖書館去,問題是我是升斗小民。」
李良儒的兒子說,還在住院的父親掛念書店滿滿老書冊,及久未碰面的老客人與老朋友,這幾天換他來照顧書店,與客人話家常。李良儒表示,經營書店主要是興趣,雖然賺的是蠅頭小利,尋書工作也不輕鬆,但他樂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