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政府二○○一年成立「後火車站懷舊廣場」,卻張冠李戴,將從台鐵局索取的報廢小叮噹列車,充作淡水支線展示列車,供人追憶。
圖/記者吳政峰
【記者吳政峰台北報導】為了緬懷淡水支線與台北後火車站的榮景,台北市政府在二○○一年成立「後火車站懷舊廣場」,卻張冠李戴,從台鐵局索取的報廢小叮噹列車,充作淡水支線展示列車,供人追憶,登車月台號碼也是錯誤連連。這個令人莞爾一笑的誤會,迄今仍在鐵道發燒友之間,口耳相傳十三年。
台北後火車站曾人潮穿流不息,趕赴淡水搭車的人潮絡繹不絕,如今只剩下斑駁生鏽的「小叮噹」圓頭列車靜靜陳列在後火車站懷舊廣場,吸引不期而遇的路人趨前觀看,但沒多久就對車門緊閉的白底藍紋列車喪失熱情,悵然離去,廣場又恢復平日的冷清。
消失的後火車站,圓頭小叮噹列車陰錯陽差看盡台北城的繁華與滄桑。鄰近市民大道高架橋下,位在鄭州路與太原路交叉口,面積不大的「後火車站懷舊廣場」,日據時代起就是民眾從市區往返關渡、北投、淡水的重要火車通勤路線。台灣光復後,因台北後火車站帶來的大批錢潮與商機,旅館、老圓環夜市、酒家、市集如雨後春筍般林立、人聲鼎沸,迄今仍為在地耆老津津樂道。
據了解,台北後火車站興建於一九三九年,站體在一九八九年因火焚燒毀。至於台鐵淡水支線在一九八八年走入歷史後,負責輸運前往淡水人潮的第六月台也在一九九○年拆除,被捷運淡水線列車取代。
曾服務台鐵局四十三年,現擔任台鐵文化義工隊隊長的俞秋苓,過去上班途中天天經過台北後火車站,對於淡水支線有著難以割捨的情感。她說,廣場所陳列DR2050型圓頭車廂,造型很特別,鐵道迷戲稱其圓滾滾車頭,宛若日本動漫的小叮噹(哆啦A夢)。因為小叮噹列車擁有汽油動力結構,每個車廂就是一個火車頭,不需要蒸汽火車頭的推拉,就可以奮力前進。
「後火車站懷舊廣場」十三年來陳列著小叮噹列車,路過民眾常誤以為小叮噹列車就是過去的淡水支線列車。俞秋苓表示,淡水支線列車其實已報廢,不復存在。屬於窄軌列車的小叮噹列車,主要行駛在西部幹線,而非淡水支線。
另外,從台北後火車站赴關渡、北投或淡水,當初必須得從第六月台搭火車,而非目前廣場所標示的指示牌:第二月台、第三月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