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馬來西亞的風箏

茉莉/文‧圖 |2007.01.24
1183觀看次
字級


放風箏的習俗由來已久,著名才子金聖嘆就曾經說過「看人風箏斷,一樂也!」中國的風箏,正史記載是於南朝梁武帝〈西元五四九年〉時期,當時放風箏的目的是對外求救,古人也在清明節時放風箏紀念祖先,風箏在天空高高的遠颺之際,將線割斷讓它隨風而去,表示對祖先無盡的追思,稱為「放斷鷂」。

馬來西亞人也喜歡放風箏,他們的風箏多由當地的「峇迪」(馬來花布)製作,色彩斑斕、絢麗,三五人群在空地上放起風箏時,滿天飄揚飛曳著繽紛的色彩,彷彿將雲朵也染成艷麗迷人的七彩顏色,天空中霎時充滿了熱帶風情,十分吸引人。

風箏在馬來西亞有一個美麗感人的故事:

傳說有一個農夫在田裡耕作時,看到一個可愛的女棄嬰,善良的農夫將女嬰帶回家細心撫養,女嬰在農夫的照料下慢慢的長大了,說也奇怪,自從收養女嬰後,農夫的收成越來越好,生活也跟著富足了,但是農夫太疼愛女孩,居然引起農夫妻子的嫉妒,一怒之下將女孩趕出家門。結果田地又開始欠收了,農夫十分傷心,不知如何是好,有人告訴農夫說這女孩原是稻神轉世,只要作一個風箏放上長線,讓它飛上宮殿並誠心的懺悔,天上的神仙自會知道你所受的苦而給予祝福,農夫真的做了一個美麗的風箏讓它高高的飛往天上去,不久之後,他家就又富裕起來了,風箏的習俗就這樣傳了下來。

至今,馬來西亞已將風箏融入生活,仍然流行放風箏,或是把風箏用來裝飾家裡,每年五月還在吉蘭丹舉行風箏比賽,吸引許多好手參加,是一項老少咸宜的民俗活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