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三昧從開悟的立場來考慮,在修行時不能執著有、無兩種行法。更具體的說,作事相的修行時,不可意識其為事相;作無相的修行時,亦不能意識其為無相。雖然以「行」的形式顯現,但卻不能執著其形式,這樣才能自在地修行。這是修法華三昧時,心念上的基本態度。
此處再就《觀普賢菩薩行法經》(大正9,389下-390中)中關於法華三昧的內在特徵加以說明。此經提到普賢菩薩為了救度煩惱的眾生,而騎著六牙白象出現,經文接著對「白象」加以詳細的描述:(1)所謂的六牙白象,是代表菩薩所擁有的淨潔無瑕的六種神通。(2)牙有多方面的廣大用處,代表佛菩薩神通力之迅捷。(3)象的大力,代表法身的大力能負載所有的東西。(4)白象的白色,代表真實的東西是無瑕的。
(5)但經中又說象的頭上,為了引導眾生而示現三個化人:一持金剛杵,一持金剛輪,一持如意珠。這代表用一切智、道種智與一切種智,克服了所有煩惱的狀態。(6)化人以杵引導象的行進,正象徵著以智慧來引導行為。(7)不斷旋轉的輪子,則代表濟度眾生的活動。(8)如意珠代表一切都應歸屬於中道。(9)牙上的池,代表作為禪定本質的八解脫,及作為禪定作用的神通,兩者是一體的關係。
(10)池中花開,代表水中能孕育出花朵,猶如以神通力為動因來淨佛國土、濟度眾生。(11)被花環抱的女性,象徵慈悲,由慈悲而發動神通力,才有可能在這個娑婆實踐利他的行為。(12)女性手中的樂器,代表引導眾生進入佛道的四種慈悲態度(四攝法)。(13)女性所奏的優美音樂及美妙歌聲使行者歡喜,代表「普賢普現色身三昧」。(14)行者得陀羅尼,代表深深憶持諸佛菩薩的教法。此處陀羅尼,代表慈悲的心透過語言而顯現出來。
以上解釋的用意,在於說明法華三昧是在智慧與慈悲的基礎下而形成的三昧。最後,廣引《觀普賢菩薩行法經》及《法華經》的經文,來勸導通過《法華經》而護持、修習法華三昧,能引發無量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