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高祖十一年(西元前一九六年),中大夫賁赫上書告淮南王黥布謀反。高祖派人查驗有據,召集諸侯問道:「黥布反了,怎麼辦?」眾諸侯都回答說:「發兵將他小子坑了,還能怎麼辦!」汝陰侯勝公私下問其士客薛公說:「皇上分地封他為王,賜爵讓他尊貴,面南而稱萬乘之主,他為什麼謀反呢?」
薛公說:「他應該反!皇上前年殺彭越,去年誅韓信,黥布與此二人同功一體,自認為禍將及身,所以謀反。」
勝公對高祖說:「我的士客故楚國令尹薛公,其人有籌策,可以問他。」高祖於是召見薛公,求問對策。
薛公為高祖分析形勢,他說:「黥布謀反並不奇怪。黥布有三計,如果用上計,山東之地就不是漢朝的了;用中計,則勝負難測;用下計,陛下可以安枕而臥。」高祖問:「上計怎麼講?」薛公說:「東取吳,西取楚,北取齊魯,傳檄燕、趙,然後固守,山東之地即非漢所有。」
又問:「中計怎麼講?」薛公說:「東取吳,西取楚,併韓取魏,據敖倉之粟,塞成皋之險,則勝負難測。」
又問:「下計呢?」回答說:「東取荊,西取下蔡,以越為後方,自己守長沙,則陛下可以安枕而臥,漢朝無事。」
高祖說:「那黥布會用哪一計?」薛公說:「黥布以前是驪山的役徒,而今為萬乘之君,他只會保身,不會為天下百姓考慮,所以會用下計。」高祖說:「好!」於是封薛公千戶,親自領兵東擊黥布。
果然,黥布用薛公說的下計,東擊荊,荊王劉賈死於富陵(今江蘇洪澤縣西北),劫其兵,渡淮水擊楚,大敗楚軍,然後西進。與高祖兵在蘄(今河南淮陰縣)相遇,漢兵擊破黥布軍,黥布渡淮水而逃,後與百餘人逃至江南,被人殺死。
薛公雖然是把黥布看扁了,但他看得很準。黥布的確胸懷不大,鼠目寸光,手下又沒有出色的謀士,成不了什麼大事。
人們常說,思路決定出路,眼界決定境界,這話不假。想讓自己的事業更上一層樓,就要站在更高的地方,多看,多聽,多接觸新事物。不換腦筋,就會被淘汰,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絕不是危言聳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