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上月沒有颱風襲台,由於氣溫創百年新高,加上中旬暴雨連襲,影響蔬果產量,蔬菜價格較去年貴一成以上。圖/王騰毅
【本報台北訊】主計總處昨天公布八月物價變動狀況,由於八月正值農曆七月普渡,食品類需求殷切,食品價格較去年同期上漲百分之五點六,讓台灣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漲破百分之二,創下十八個月新高,外食費用年增率百分之四點五四,漲幅則是五年半新高。
儘管上月沒有颱風襲台,由於氣溫創百年新高,雞蛋產量減少,加上中旬暴雨連襲,影響蔬果產量,八月物價漲幅突破百分之二,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副處長蔡鈺泰表示,食物類漲幅百分之五點六,已逼近三月百分之六點五七,是近二年來第三高漲幅。
其中,蛋類較去年同期上漲近二成、肉類、蔬菜價格也較去年貴一成以上,食材與油電瓦斯價格調漲,也帶動外食費用上漲,外食費價格較去年同期上漲百分之四點五四,是過去五年半新高。
以一個平均每月消費支出約六萬元的家庭為例,上月食物類支出增加了八百七十三元,外食費則增加了二百七十四元,達到六千零三十元。
不過,從這幾個月外食價格月增率來看,這一波外食價格漲幅已逐漸收斂,主計總處官員表示,外食價格月增率四月來到百分之零點九二的高點,隨後逐月下降,上月已降至百分之零點一六。
蔡鈺泰指出,八月物價漲幅雖然衝破百分之二,但前八月物價漲幅為百分之一點三九,仍在央行的百分之二警戒線下方,仍屬於穩定的物價變動,由於去年九月物價基期較高,主計總處預估,本月物價年增率,可望跌落至百分之二以下。
主計總處預估,今年全年物價年增率為百分之一點六四,第三季與第四季的物價年增率,分別為百分之一點八與二點三一。
對於最近再度爆發食安事件,蔡鈺泰表示,食安問題可能導致消費者減少外食機會,抑制外食價格上漲,外食消費的減少,是否會導致替代商品價格上漲,主計總處無法判斷,從過去的問題油、塑化劑事件後,觀察物價及外食費波動,並未看到特別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