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教育的天空 用歌聲來教育孩子 文與圖/陳復 |2014.08.18 語音朗讀 373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陳復 圖/陳復 圖/陳復 文/陳復 因為她宏亮的歌聲,我認識了阮粲。在新竹草莓園裡,我發現有位媽媽很自然地用歌聲呼喚著一同前來採草莓的孩子們,孩子也如同聽見魔笛召喚般自動地圍聚在她的面前,個個如癡如醉聽著她餘音繞樑般的歌聲。這讓我注意到竟有人用柔婉的歌聲教育孩子,歌詞裡蘊含著人間數不盡的溫暖故事,讓孩子如同回到襁褓般,乖乖待在媽媽的懷抱裡。 阮粲是誰?後來才知道,她是位很特別的音樂老師,本名呂佳靜,自童年起就愛唱歌,並參加校內外合唱團,學習鋼琴、長笛與打擊樂。後來考上國立藝術學院(現在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系,開展專業的訓練。她曾告訴我,念大學期間,影響她最深的學習,除音樂專業課程外,是各種通識教育課。大學通識教育為她視野打開了一扇窗,讓身心獲得深刻的鍛鍊。 譬如說,在陳世明老師的繪畫課裡,看見深刻的禪修工夫如何體現在畫作裡,陳老師會用畫面白、物質白與生活白等各種留白來詮釋「有」,畫中可見的形象反過來表現「空」,讓人體會諸行無常裡自有不變的真相;從辛意雲老師的莊子課裡,心領神會莊子如何面對人所處的真實世界,思考生命的存在如何活出自由與覺醒。這些通識教育都具有探索心性的意義,使她年輕的生命變得沉穩凝鍊。 音樂系裡,古琴、南管與歌仔戲讓她體會土地如何透過這些如同活化石般的樂種,滋養人的心靈,她甚至參加道教齋儀的田野調查,聆聽道長如何吟唱經韻音樂度化亡靈。世界音樂裡,她最喜歡來自印尼的甘美朗音樂,她曾放這種鑼鼓錘打音樂給我聽,音樂的無調性令我想到商周青銅樂,特別的是這兩種音樂的起源都是為了「通神」。 當然,西洋音樂本身的嚴謹,進一步開啟了阮粲的感官,她的耳朵被訓練得更敏銳與精細,這些不同音樂放進她的生命底層,使她領悟到不同民族有著不同的情感與樣貌,所以更該尊重人類文化的多元性,並透過多元的音樂,撫慰生命的悲苦。這使得阮粲在音樂研究所畢業後,就跟幾位志同道合的伙伴共組「粲音集」,到台灣各地鄉間演唱,甚至進入台北市立療養院,帶領精神障礙學員一起合唱,希望藉由音樂治療讓靈魂再展歡顏。 當女兒兩歲後,阮粲接觸華德福教育,後來參加張秋香老師籌組的親子共學團體,她開始認識人智學(anthroposophy)這門探究人類本質的學問,經驗如何帶著孩子在四季節律中生活。 隨著孩子進入學齡,她繼續在台北參加華德福共學團體,為支援課程的需要,有時創作數學歌,有時候創作部首歌,有時更按著農曆節日創作烹飪歌。她為教孩子,讓自己如孩子般全然開放感官,接收存在於虛空的博愛。後來,她跟華德福教育伙伴共同發願成立「台灣一釐米文創協會」,並擔任首屆理事長,到全省各縣市輕唱著對孩子的愛,流露著對宇宙與生命的虔敬。 阮粲用她的五聲音階(她發現學齡前到小二的孩子,最適合聆聽五聲音階的樂音),響出清澈的空靈,讓孩子透過和諧的聲音來和世界相遇,藉由聲音來呈現生命的純然本質。她相信即使曾被過度刺激感官的孩子,只要時時聆聽五聲音階的歌謠,都能使孩子再度回到夢幻的懷抱,保有本來遼闊的想像,不只日後對音樂的接受度會更多元,更能在心底創發出凝靜的空間,使得孩子心性更安穩。因此,她願意繼續為孩子的生命教育,在人間歡唱高歌。 (本文作者為國立宜蘭大學博雅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8月18日上午8:10—9:00,台灣一釐米文創協會呂佳靜老師將在教育電台「教育好夥伴」節目暢談她如何為孩子的教育歡唱,歡迎收聽FM101.7。 前一篇文章 繭居主婦微生活 天生臭臉 下一篇文章 衛教知識 該聽誰的話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3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6【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7【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10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生活快門】上善若水【悅讀人生】柏林大合唱 千人齊祈福【生活快門】春天來了【無可取代】工具老爺【生活 快門】故鄉甜園【自我期許】想成為 撿拾海星的人 作者其他文章【王陽明帶你打土匪027】風光落第不風流(上)多元教育 兒童瑜伽的靈性教育多元教育的天空 大同的素質養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