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復(前左二)在私立大同高中。圖/陳復
陳火炎校長(中)運用「學習共同體」的方式來授課。圖/陳復
文/陳復
體制內的學校,是否同樣能帶給孩子多元教育的天空與視野?這是我常在思索的問題。我們都知道體制內的教育因為多是套裝知識,使得孩子學習意願低落,那麼我們要如何改變,並尋覓解套的可能性呢?在我苦苦思索答案的過程裡,很高興透過台北大學歷史系辛法春教授的引見,有幸認識私立大同高中陳火炎校長,並在與該校高一學生的生命教育系列演講中,讓我看見教育翻轉的契機,更看見火炎校長面對教育的使命與承擔。
火炎校長是個極其難得的教育家,他本來是大同大學應用數學系的系主任與所長,會慨然允諾借調擔任私立大同高中校長,原因來自他發現教育改革二十年來,因廣設高中與大學政策,使得教育環境與學生素質已然產生劇烈變化,尤其,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更是台灣教育史上極其重大的轉型。他希望因應十二年國教的全面實施,開啟私立大同高中的藍海經營策略,經過兩任八年的改革,他射出了一支很特別的箭,來開啟大同孩子的適性教育,稱作「大同人素質養成教育」。
這支箭希望能教導學生認識課本知識裡學不到的內容,比如針對高一新生實施的品格教育、實作教育、強身教育、語文教育與藝文教育等五大特色課程,聘請各大學院校優良教師與專家,培養學生對多元核心技能的基本認知,期望這些孩子學到未來能帶著走且用得到的東西,達到五育均衡發展的全人教育目標。我覺得這五大特色課程有點像是高中實施的通識教育,且師資陣容堅強,幾乎都是在大學中任教的老師(武術課與書法課例外),讓高中生對大學上課型態有更真實的體驗。
火炎校長邀請我參與這個特色課程,與其說是跟孩子演講,不如說是大家一起暢快地聊天,聊我們童年在填鴨教育裡如何辛苦地學習,聊中外歷史的典範人物如何在困境裡開創不一樣的人生,聊人的潛意識心理如何反映在夢境裡,聊如何通過冥想來提高人的專注與清醒……我們更來到校園內的志生紀念館,共同圍坐在古色古香的仿唐建築前,乘著徐徐清風,在樹蔭底下談古論今。這種特別的上課型態,不但讓大同的孩子獲得從來沒有過的學習體驗,更滋潤著我對教學的熱忱。
因此,我陸續邀請心理諮商與生命教育的專家如辛法春教授、李錫展博士、許雲傑博士、高育仁老師與李靜萍老師來跟孩子暢談如何過「有意義的人生」。記得火炎校長曾經跟我說,我們都朗朗上口說「要成就每一位孩子」,但是我們到底要成就孩子「什麼東西」呢?他覺得學校應該要成就我們的孩子活出「一個有意義的人生」,那是需要用一輩子時間來兌現的課題,高中三年,學校應該著重教導學生深懷做人的本心與做事的態度。
日本教育家左藤學提出「學習共同體」,希望改變單向授課、孤立學習與僵化背誦等問題,將傳統正面排向教師的學習空間調整為ㄇ字型座位,讓學生在共同討論的過程中合作解決問題。火炎校長親自開設的「數學思想起」課程,就是採取學習共同體的方式,讓大同的孩子由主題、探究與表現來累積學習經驗,從而自己架構知識。我曾經聆聽一堂課,深覺火炎校長其實是在講「數學生命教育」,他的教學充滿人生歷練的睿智與慈悲,大同的孩子著實很幸福!(本文作者為國立宜蘭大學博雅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7月21日上午8:10—9:00,私立大同高中校長陳火炎教授將在教育電台「教育好夥伴」節目暢談大同的素質養成教育,歡迎收聽FM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