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頓、莫札特和貝多芬,並稱「維也納古典樂派三大作曲家」。一七三二年,海頓出生於奧地利東部的小村莊羅勞,六歲時被交給一位在海茵堡當合唱團指揮的親戚撫養,同時學習樂理、小提琴和大鍵琴。一七五九年受邀出任摩爾新伯爵的樂團指揮後,才得以安心作曲,在二十七歲那年完成了第一首交響曲。
當摩爾新伯爵的樂團解散之後,海頓不得不另謀出路。他憑著音樂才華和經歷,成功當上了艾斯特哈吉王府樂團的副樂長,後來升任樂長,前後共為艾斯特哈吉王府服務了二十五年。在這期間,海頓完成數量龐大的各式作品,包括六十多部交響曲、四十多首絃樂四重奏、三十多首鋼琴奏鳴曲、十一部歌劇、五部彌撒曲及其他。
在各式作品當中,海頓最受世人矚目的莫過於交響曲了。他一生中總共創作了一百零四部交響樂曲,被譽為交響曲之父。海頓在他的音樂創作中,經常以一個極短句為主題,加以發揮,達到主題活用原則,與此同時配合各種樂器音色的對比,在整體上顯現出完美的精心設計。他的《94號G大調驚愕交響曲》是其中一部讓人難忘的作品。
海頓在一七九一年離開維也納到倫敦演奏他的作品。當時倫敦的貴族是音樂廳的常客,但是部分貴族並不真正懂得欣賞交響樂,每每在樂團演奏半途時就開始打瞌睡。海頓對這種情形頗為不滿,因此創作了《驚愕交響曲》,在第二樂章一個平靜而微弱的結尾處,整個樂團同時奏出一個極大的和聲,並且加上定音鼓重重的一捶,創造了所謂的「驚愕」。首演當天,昏昏欲睡的貴族們都被這一聲重捶驚醒,海頓的這部作品也因此而名留千古。
海頓的音樂創作強調古典主義美學中所講究的對稱,重視比例的合理性,注重音樂素材在功能上的語言化,認為每個人都能經由接觸而理解音樂。因此,他的音樂語言簡潔而平易近人,明朗且樂觀;作品主要以時態風俗、普通人日常生活為題材,成功將音樂知性的一面以簡練而有趣的方式呈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