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首很好聽的台灣民謠:「白翎鷥車畚箕,車到港仔墘,跌一跤,撿到兩仙錢。」而歌曲中的白翎鷥,其實就是濕地環境中常見的鷺鷥。體型三長一短是鷺鷥的特性,腳長、嘴長、脖子長就是尾部不夠長。
而鷺鷥家族中,有體型大一點的蒼鷺跟大白鷺,體型中等的小白鷺雨黃頭鷺,體型嬌小的黃小鷺。
較深的水域是腳長的大型鷺鷥的專用魚場,常見大白鷺伸長脖子,等待大魚經過,灰髮蒼顏的蒼鷺,和大白鷺相同的體裁,卻一派悠閒的發呆,難怪大陸人暱稱牠叫做老等,不過這蒼鷺可是關渡自然公園常見的冬候鳥中體型最大的鳥。

小白鷺是很容易看到的鷺鷥喔,雪白的身體,搭配黑色的嘴巴及黑色的腳,在濕地環境中可是相當顯眼!常可看到牠們在小池塘或淺的水域,以快速的動作捕抓小魚或小青蛙,還常用洗腳的方式把魚趕出來,仔細看小白鷺的腳趾還是黃色的呢!
黃頭鷺平常看起跟小白鷺很像,但是夏天牠會把頭染成橘黃色,在一堆雪白的鷺鷥群中可顯眼了!還在濕地上空飛來飛去,讓關渡的空中顯得相當忙錄。可是牠的染髮劑不持久,一過夏天就褪色了。黃頭鷺愛吃蟲,大都站在草地上覓食。
夏天來到關渡濕地的黃小鷺,不僅個頭小膽子也小,要看到牠可需要有些耐心,一身土黃色的黃小鷺,隱身術高強,常躲在高高的草叢裡面,不僅人看不到,有時候連魚都給牠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