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電】大學學的是材料工程,第一份工作卻是IT工程師,三十七歲才選擇創業,卻又選擇進入裝飾材料行業,並將事業拓展到大陸……盧煥瀛的職場生涯總是「不按牌理出牌」,記者問他是否喜歡不斷挑戰自我?今年五十一歲的他說,「其實我只是隨遇而安而已。」
一九四九年盧煥瀛的父親從浙江到台灣,小時候一家人輾轉多地,光是小學,盧煥瀛就換了四所學校,在家只能吃青菜配豆腐。但他並不覺得有多苦,「我習慣了在變動中生活。」高中畢業,盧煥瀛考上逢甲大學材料工程系,一九八八年,他服完兵役負笈美國。
畢業前朋友勸他留在美國工作,但他不願忍受「玻璃天花板」罩頂的異國職業生活,最後還是回到了台灣。「創業是藏在心底的夢想,當時自己剛從校園裡出來,懂的太少,覺得要到大企業裡學習,接受磨練。」六年之間,盧煥瀛先後擔任過寶龍洋行的IT工程師、震旦公司的財務經理,接觸過印刷機、狗糧、礦泉水、調味醬等產品,還做過消費者統計和市場調查。這些工作讓他對市場拓展、團隊協作和財務管理有了充分認識。
險上綁架 機智脫困
「三十七歲也算是過了沉澱期了,再不創業年紀就大了。」回憶起創業初衷,盧煥瀛笑著說,這是他度過「中年危機」的獨特方法。一九九九年,盧煥瀛的壁紙店在台北開張,邁出創業的第一步。「很多人都問我為什麼選擇做壁紙?因為太太先入了這一行,我對它有初步了解。而且,壁紙像藝術品和服飾,有內涵又有變化,每年隨著季節不同還會有新款,我喜歡這種產品。」他說。
創業伊始,只有三個人的公司拿下了德國瑪堡壁紙的台灣地區代理權,沒想到很快遇到全球裝飾材料行業崩盤,他的進口壁紙,單價高,很多人都勸他不要做了,但他不為所動。「我認定賣的是好東西,只是需要開拓市場而已。」抱著堅持下去的信念,他一家家敲門,親自拜訪設計公司和客戶,讓產品逐漸打開銷路,走上正軌。
二○○二年,盧煥瀛到上海成立舒雅室公司,進入大陸市場。「剛來大陸,兩地的制度不一樣,很多東西都需要摸索。大陸市場太大了,我們的人力資源太少,一步一步都需要學習。」當時,盧煥瀛一方面要在大陸各地做推廣,一方面還要兼顧台灣的生意,異常繁忙。
就在盧煥瀛準備在大陸大展身手之際,差點身陷綁架,斷送事業。當時他接到一通來自河南鄭州的電話,宣稱急需高檔壁紙,盧煥瀛於是帶了一箱子壁紙樣品趕到鄭州,沒想到對方卻不急著看貨,一個勁地說先吃飯、唱歌,被幾個當地人帶到了KTV門口。
「他們硬要我請客。我靈機一動,說公司有政策,唱歌不能報銷。要我請吃飯你們來我酒店,說完就坐車離開了。」這讓盧煥瀛嚇出一身冷汗。事後他閱報得知,有台商在當地落入同樣的桃色陷阱,交了人民幣四百贖金才得以脫身。
創業決心 並未動搖
這次意外並未動搖盧煥瀛在大陸創業的決心。針對大陸市場廣闊的特點,他調整行銷戰略,開始發展區域經銷商,主打國際知名品牌壁紙在大陸的代理與推廣。「國際品牌不缺製造技術,缺的是行銷通路。這是我們擅長之處。」如今,舒雅室在大陸的二百八十個城市擁有五百多家經銷商,連遼寧鐵嶺、安徽銅陵等三、四線城市都有門市。去年,營業收入達人民幣二億元,在同業間名列前茅,旗下代理德國、英國、義大利、瑞典等多國知名品牌。
「十年前,很多顧客買壁紙是炫耀型的,現在消費理性多了,會選擇適合自己的樣式,」他深有感觸地說,過去十多年間,盧煥瀛等於也見證了大陸市場的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