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胰臟癌被醫界喻為惡性度極高的腫瘤,預後情況相當差,迄今仍無有效治療藥物,也無標靶藥物可用。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發現與胰臟癌惡化有關的基因ASPM,動物實驗證實,該基因如遭抑制,癌細胞就不會生長及轉移。
國衛院癌症研究所副研究員蔡坤志出席生技月活動時表示,胰臟癌、乳癌、攝護腺癌都屬於腺體癌症,目前為歐美各國的主要癌症。他指出,早期腺體癌症可透過手術切除,但大部分患者都無法切除根治,且對化療、放療的反應率偏低,復發率極高,因此有必要研發出全新機轉的治療藥物。
歷經近4年研究,國衛院獨步全球發現可有效抑制癌症幹細胞的基因ASPM,動物實驗結果讓人振奮,一旦此基因被抑制,胰臟腫瘤就不會繼續生長、轉移。目前國衛院已申請專利,儘管距離大規模藥物開發階段仍有一大段距離,但這極可能成為國內第一個自行研發的抗癌標靶藥物。
此外,國衛院與美國一家生技公司也共同發表新穎癌症治療法,國衛院研發出一種特殊藥物傳輸系統(DPA),能將抗癌藥物準確瞄準腫瘤組織,不傷及正常組織,動物實驗顯示,此藥物傳輸系統可提高乳癌、胃癌、大腸直腸癌等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