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皤囉夜
文/林孟蓉
「室皤囉夜」,梵文śvarāya,「室皤囉」有「自在」之意,尾音「夜」則有「敬禮」的意思。因此「室皤囉夜」可譯為「自在尊」、「敬禮自在尊」或「得大自在」。
若與前述「悉陀喻藝」相結合,「悉陀喻藝室皤囉夜」則有「成就瑜伽自在者」、「成就瑜伽自在者圓滿」的意思。
而此處題記原文「此是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安息香」,相似的出處是《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大悲心陀羅尼》和《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的記載,兩處文獻皆指「室皤囉夜是安息香也」,而題記中的「安息香」,是佛教經典經常出現的香料名稱,梵文為guggulu或gulguru,而「安息」之名的由來,主要是因為此香之香料最初是由安息國的商人攜至中國,故有「安息香」之謂。
至於「安息香」在《一切經音義》是指「朮朮羅香」,在《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是指「拙具羅香」,其作用如文所言:「佛告阿難,此觀世音菩薩,所說神咒,真實不虛。若欲請此菩薩來,咒拙具羅香三七遍,燒,菩薩即來。」
而《賢愚經》也有類似的記載,經言燃燒此安息香能迎請佛、菩薩之說。此外,密教對於燒香有時又因修法不同而有別,例如「佛部」用沉香,「金剛部」用丁子香,「蓮花部」用白檀香,「寶部」用龍腦香,「羯磨部」用薰陸香。而密教護摩法所用之丸香,象徵總集煩惱,投入爐中供養代表以智慧之火燒盡貪、瞋等煩惱。
而「安息香」在禪典中也是公案一則,某一日,禪僧手執安息香。
禪師問學僧:「你有鼻孔還無鼻孔?」
學僧言:「有鼻孔。」
禪師卻說:「把你的鼻塞起來!」
回頭,禪師又問另一學僧:「你有鼻孔還無鼻孔?」
學僧言:「無鼻孔。」
禪師卻說:「無鼻孔用香作麼?」
兩學僧無語,後來被禪師各賜禪棒三十下。
我想,禪師賜學僧三十下禪棒的印記還留在虛空中餘波盪漾,不管回答有鼻孔也好,還是無鼻孔也罷,想想禪師的公案話頭:「我,有鼻孔嗎?還是聞到了安息國的一縷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