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許多智慧型手機使用者,喜歡下載應用程式(App),尤其新鮮有趣又免費的App,最受青睞。行政院消保處昨天提出警告,有些標榜免費的手機應用程式,實際上卻如同錢坑,雖然號稱免費,卻行賺錢之實,消費者不注意,恐被A大錢。
打開智慧型手機,隨手滑到應用程式下載平台,各種新鮮有趣的應用程式隨你下載,許多人看到「免費」,就忍不住下載來玩玩看。消保官根據Google Play營收統計發現,前五百大最佳營收的應用程式中,竟然有高達九成七都是免費下載的應用程式,只有百分之三是付費程式。
消保官指出,究其原因,有些手機應用程式未充分揭露消費資訊,「免費」成為引君入甕的招數,消費者下載使用後,往往為了繼續使用花下大錢。
消保處指出,根據資策會統計,有在應用程式內消費的使用者中,有約四分之一的人每月消費金額超過五百元。
消保處周育如以最近火紅的「神魔之塔」為例,在Google Play中標榜免費下載,但當玩家玩到一半,即將要過關時,才知道若要繼續玩,就得花錢買魔法石。
消保處處長劉清芳說,購買一顆魔法石就要三十元,但到底需要買幾顆,並未事前告知,也沒有說明整個遊戲玩完到底要花多少錢。若是青少年一下花了數千元只為了買寶物,家長收到帳單時,恐怕臉都綠了。
劉清芳說,業者應該要在使用者下載程式時,就告知消費者玩這款程式,是要花錢的。而且像是要花多少錢、每個項目價格多少,都應該要清楚標示。
消保處參議王淑慧表示,今年四月已經與十一家手機應用程式系統平台業者召開協商會議,在會中,達成兩項決議,一是應用程式業者應檢視各平台的收費資訊是否充分揭露,另一項是主管機關工業局應督導國內的遊戲業者,要主動顯示充足的收費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