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柏與野牡丹 圖/本事文化
野草合植 野草由左至右:山蘇、耳挖草、小毛蕨、鳶尾、穀精草。圖/本事文化
文/林國承
木頭不像石塊那樣重,在略大型的木材上植入繽紛花草樹木,即使搬運移動也不會有太大問題。這種平面小花園的合植方式,非常適合習性相同的植物,不僅視覺上非常和諧,管理起來也很容易。
如果是在木材上下段分別種入不同習性的植物,那麼喜歡潮濕的植物應擺置在下方,以便澆水時能區隔開來。
大型木塊就是一個小花圃,一次種齊或者陸續增加新物種,任君玩賞,諸多趣味。
珍珠柏與野牡丹
不知這木塊來自何方,從千瘡百孔肌膚光滑的身軀猜測,必是長期遭海浪衝擊、風砂研磨所致,載浮載沉流浪許久最後落腳於金山海灘。
有天為了課程上的需要,至金山海岸拾取水筆仔小苗時發現了它。對於漂流木,我總抱持一分尊崇敬畏的心,也許它在我孩提時期萌芽,也許在我父祖輩時就已屹立山林,不知它受了什麼苦難才流離失所滾落波濤之中,更不知它遊歷多少國度,撐過多久艱辛歲月,如今靜靜的,倦怠地倒伏在你眼前,它絕不是「一塊木頭」而已。
撇開個人的情感問題轉到實際面吧!曾受大自然磨鍊洗禮的木塊最適合盆栽造景使用,柔軟易碎的部位早被清除殆盡,餘下的硬材再經老海水醃製,可不像一般朽木短期內就會崩散,密布的孔洞也很容易就能合宜搭配植株,使用前先用清水刷洗一番,去除殘餘附著的鹽分。(木寬十公分)
野草合植
工作室有塊木柱蟲蛀得厲害,原本是該丟棄的材料,某天花了半小時的揮汗努力,將它從中鋸成兩半,成了這獨一無二的盆器。它外表凹凸有致,頗值得保留觀賞,於是選擇一些體型較小的植物,才不至於遮了它的風采。(木寬二十五公分)
(摘自《小自然》 ,本事文化出版)
作者簡介
林國承
國立藝專音樂科理論作曲組畢業。曾任北市勞工局職訓所、七星綠化基金會、綠化聯盟、各社區大學的園藝講師。於陶朋舍、新象藝術中心、敦煌畫廊、誠品書店、士林官邸舉行十多次個展。著有《野草盆栽》、《小品盆栽》、《把綠帶回家》等書。觀賞他的盆栽藝術,有時恍如置身綠草如茵的林園,有時又像來到一株參天老樹之下,而這正是林國承妙手創造的綠野老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