潔淨,是街道美感營造的基本;日常的灑掃要如何成為修行?圖/花生娘
文/花生娘
我雖不看世界盃足球賽,但知道日本球迷即使自己的球隊輸球,依然一貫地拿著塑膠袋,收拾觀眾席留下的垃圾,對照其他國家輸球時鼓譟、破壞的行為,簡直是無與倫比地優雅自制。
六月初,陪媽媽去日本旅遊,我們讚嘆著馬路上幾乎找不到一點垃圾,還看見穿著雪白襯衫的年輕男性,很自然地彎下腰來撿拾地上的紙屑,真讓主婦感動,在我們還和垃圾奮戰抵禦之際,他們早已內化成為生活的態度,慎重面對,毫不敷衍。
還記得當初巷口的公園剛完工時,尚未有認養單位,家長帶小孩去遊樂區玩,地上卻到處都是垃圾,我覺得實在礙眼,只好去買個長夾子,到公園撿垃圾。結果有一位阿公不斷讚美我,還說要請里長表揚,我心想有這麼「嚴重」嗎?嚇得我不敢如此「囂張」,還是低調一點好了。也就是說撿拾垃圾這行為並不尋常,隨手丟垃圾卻是一點也不奇怪,其實若非要帶小孩去玩,我不可能如此熱心,要直接用手去撿拾地上的垃圾,也絕對要視情況考慮考慮,畢竟誰喜歡頹敗髒汙的東西,而且路上飛舞的垃圾實在太多,想避也避不了,想撿也撿不完。
明知道對待垃圾的態度,也可能是對待所有物質的態度。想想,所有的有機物或無機物:曾經魂縈夢牽及不買會錐心的身外之物、貼身養生的衣物食物、讓生活更舒適的雜什小物……從出產、購入使用、毀壞或不需要,終至成為垃圾,這整個過程可能短暫,也可能漫長,但惜物者總會想辦法讓物質充分運用,將生活雜貨安排得妥貼,讓它們有固定的位置,物盡其用後,不需要的物質也要適得其所,無論是轉化再利用,或是進入焚化廠,也絕不讓垃圾如遊魂一般遊蕩。
可以理解,為何日本主婦的收納功夫登峰造極,因為她們外在與內在相呼應。我曾經努力執行近藤麻里惠的《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但因無法只留下怦然心動的物品,最後還是失敗收場,被閒置的雜物所圍繞,做不好有條有理的收納,也很難做好垃圾回收分類的工作。這樣看來,忍受城市的雜亂街景,行走在以髒亂垃圾裝置的頹敗廢墟風格裡,即使傷眼,我們也沒啥好抱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