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是什麼樣的紙,翻轉造紙業的汙染印象?龍盟科技耗費十七年研究出無須砍樹的「石頭紙」,成為地圖、燈籠、包裝紙的首選材質,一路從美國、日本紅回台灣,連白宮也都愛用,這也正是台灣中小企業胼手胝足的創業典範。
傳統木漿造紙動用非常多能源,從原料紙漿、洗滌、軟化到烘乾等製程,都耗費大量的水、電,且產生高熱廢氣,更砍伐了許多樹木,影響地球環境甚劇。
龍盟科技開發出的「石頭紙」,是把花蓮大理石切割後留下的「下腳料」回收利用,磨成粉後加入約百分之二十的環保塑料製成。
與傳統木漿紙比較,「石頭紙」不砍樹、省水、不需漂白、不排放廢棄物,還獲得國際「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C2C)」銀級認證。
生產塑膠袋機械起家的龍盟科技,察覺環保意識抬頭,塑膠袋市場勢必萎縮,唯有轉型才能突破瓶頸。不過,他們研發「石頭紙」的過程並不很順利,前後花了十七年、燒掉十五億元,期間還差點血本無歸。原因是好不容易開發出添加百分之五十碳酸鈣的合成紙,發現早已被國內龍頭塑膠廠搶先申請專利。
龍盟科技決定孤注一擲,賣掉大陸工廠,全力投入研發,終於開發出碳酸鈣含量達百分之八十的石頭紙。副理陳昱憲解釋,要將碳酸鈣粉末變成薄薄的紙,難度非常高,碳酸鈣需靠塑料才能成型,碳酸鈣比例愈高,難度就更高。
石頭紙除了節省原料、不砍樹,製程大幅降低汙染和水電,還有驚人的特性,就是很容易分解;它利用PE塑料的特性,製成薄薄的紙張。而此材質在陽光紫外線曝曬下約半年即會脆裂,自然分解。碳酸鈣本來自石頭,對大自然不會有太大危害,且偏鹼性的特質還能改善土壤的酸性,達到酸鹼中和效果。
新北元宵燈籠也採用
龍盟科技也不斷開發石頭紙的新用途;「石頭紙其實就在我們身邊,只是你不知道。」陳昱憲透露,其實台灣密度最高的統一超商,便是用石頭紙製作貨架插卡;其他如王品、陶板屋的手提袋,甚至美國白宮的耶誕禮物袋,都是看上石頭紙的環保特性以及它獨特的觸感和防水功能,而予以採用。
周錫瑋擔任台北縣長期間推廣河濱自行車道,編撰鐵馬旅遊手冊,便看上石頭紙不怕水的特性。後來新北市政府製作元宵節燈籠,也是使用石頭紙。
石頭紙夠柔軟,書寫起來也很格外滑順,缺點就是價格比一般木漿紙高出一點五至二倍。使用PE環保塑料,也使石頭紙的熔點較低,達攝氏一百三十度,可惜它無法當成影印紙和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