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 《刪海經》 獵奇背後的感傷 翁智琦 |2014.05.31 語音朗讀 566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剛從國外參展回來的《刪海經》,甫獲台北電影節入圍片與金穗獎最佳紀錄片獎,目前正於國內各地區巡迴播映中。圖/洪淳修提供剛從國外參展回來的《刪海經》,甫獲台北電影節入圍片與金穗獎最佳紀錄片獎,目前正於國內各地區巡迴播映中。圖/洪淳修提供剛從國外參展回來的《刪海經》,甫獲台北電影節入圍片與金穗獎最佳紀錄片獎,目前正於國內各地區巡迴播映中。圖/洪淳修提供剛從國外參展回來的《刪海經》,甫獲台北電影節入圍片與金穗獎最佳紀錄片獎,目前正於國內各地區巡迴播映中。圖/洪淳修提供 文/翁智琦 圖/洪淳修提供 剛從國外參展回來的《刪海經》,甫獲台北電影節入圍片與金穗獎最佳紀錄片獎,目前正於國內各地區巡迴播映中。 若說《刪海經》是今年最值得被關注的一部紀錄片,應無庸置疑。它也許沒有《看見台灣》的浩瀚空拍全景,也沒請到吳念真旁白最具真情/煽情代表的好聲音。然而《刪海經》是兼具「獵奇感」與議題深度的一部紀錄片。 進入《刪海經》網站上首先見到一位裸上身的男性在巴黎、東京、高雄各地以鱟的標本擋住臉部入鏡的照片。觀眾反應通常是「鱟是什麼」?「入鏡者又是誰」?《刪海經》的文宣則依據《山海經》故事製作成仿古籍的紙本設計,題目又與《山海經》有同音之妙。古籍設計夠吸睛,「刪」字又足以引發許多聯想。 事實上,《刪海經》的獵奇感其實是來自因資訊不足營造而成的懸疑感,無論是標題、宣傳與主題「鱟」甚至金門這個地方(除了高粱、軍人、花崗石、砲彈還有其他嗎?),都充滿亟須被補充說明的「……」。 透過旁白建立想像 影片透過紀錄一種充滿獵奇感的生物:「鱟」的生存困境,連帶映射出金門政府的荒謬開發作為,以及漁民幾近安貧樂道的人生哲學。《刪海經》以「鱟」如何失去海洋的質問,拋出另外一條金門經濟發展的利益辯證。 從議題的設計與引導方式顯示出紀錄片怎麼拍、題材尺度怎麼取捨是非常重要的課題。再者,如何站好立場、是否暴露立場,進而與被攝者建立起一種互信關係,幾乎是紀錄片工作者最核心的倫理。《刪海經》導演洪淳修選擇誠實地面對被攝者與觀眾,他讓自己的立場(外來者、台北人、洪氏宗親)坦然於眾,面對這一次「被動的」拍攝。 導演在片中扮演說書人的角色,帶領觀眾進入影片敘述中。從他的旁白我們了解攝影者與被攝者的關係,也進一步透過旁白,建立起觀眾自己對影片的想像。旁白使影片敘事顯得完整,而敘事角度則從鱟的歷史身世、漁民生活、環保知識分子(海洋生態工作者)、地方官員的觀點切入。導演藉由這些被攝者的眼睛,帶觀眾看見生態保育多麼遲到、歷史如何偶然、經濟開發又是這樣荒誕。 簡單故事勾勒深刻 「刪海」是徒勞的,如同精衛填海的故事一樣。當政府官員倔強地認定經濟開發起了頭就無從回手,海只能不斷地被人類巨大的欲望漸次刪除。海洋與潮間帶生態也只能不斷地異地遷移,甚至消失殆盡。 《刪海經》表面獵奇,背後其實是一個比一個還要感傷的故事。我們看見鱟的生存困境、金門漁民糊口受阻,甚至影片中一位罹癌的洪姓大哥如何面對自己的重大傷病?洪淳修的旁白偶爾用幽默沖淡批判的嚴肅氣氛,然而,當我們看到洪姓大哥至台北就醫時,臉上插著管子說︰「他是不死的,可以繼續奮鬥下去的」之時,感傷之懷瞬間變化為對人的意志堅定的尊敬(這當中勢必混合著身體健康的觀眾,對於重大傷病患者的一種不自主的同情與憐憫心態)。 《刪海經》用鱟作為簡單的輪廓線條勾勒出深刻的地方面貌,我們共同關注,同時也祈禱這一切必須還來得及。 前一篇文章 觀影你我他 《五星級美好人生》 下一篇文章 優質電影選 《鑒真東渡》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3【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6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7【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10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優質電視選】《另一種注目》【影中人生《巴布狄倫:搖滾詩人》】用搖滾改寫音樂史【動畫片《衝出迷境》】危難時保持善良【優質電視選】《生活智多星》【院線片《366日》】放手也是一種選擇【優質電視選】《人生調色盤》 作者其他文章院線片 《該死的順序》 黑色幽默中的社會矛盾院線片 《寂寞星圖》 憑藉自由而新生院線片《鱷魚的黃眼睛》 魯蛇的母姐情仇院線片 《 鯰魚真驚奇》 生出勇氣的日常紀錄片 《一條大路通羅馬》 寫一首 羅馬生活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