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考選擇題的公民與社會,是指考較易拿分的社會考科。高中公民老師建議,除了要熟讀課本、勤做考古題,更要注意太陽花學運、台北捷運殺人案等熱門時事;很可能結合課本觀念出題,只要融會貫通,就能拿分。
台南一中公民老師廖翠雰表示,五年前,指考將公民與社會列為考科,命題已趨向穩定,在「中間偏難」與「中間偏易」之間徘徊,題型分為單選、題組、多重選擇題,答錯不倒扣。
廖翠雰說,公民科應將重點放在必修第四冊(經濟學)、選修上下兩冊。北一女中老師朱淑卿表示,第四冊常考單元包括:市場供需原理、外部性、國內生產毛額(GDP)、政府干預與打房等租稅措施。
選修上冊要熟讀社會階層化、社會流動、社會福利、釋憲制度、少年犯罪、國家賠償等單元;選修下冊著重民調、文明衝突、自由與保守主義、兩岸經貿、貨幣政策、股市與投資報酬率、通膨與物價指數等。
至於第一冊常考重點包括:米德的兩個我、多元性別、人權、正義論、社會資本、社會運動、媒體識讀、多元文化。第二冊重點在國家目的、審議民主理論、政府體制、政府效能、政黨、選舉制度、我國外交、兩岸關係。第三冊常考單元則包含道德理論、立法程序、《行政法》原則、繼承、犯罪追訴、訴訟等。朱淑卿提醒,《消費者保護法》、《公平交易法》、《著作權法》以及《性別教育平等法》等與生活相關的法律,也常入題。
廖翠雰、朱淑卿提醒,指考將近,準備公民科應回歸基本面,除了把課本讀熟、多做考古題,最好能注意過去發生的重要時事、可能結合哪些單元出題,例如:太陽花學運就同時牽涉社會、政治、經濟與法律,包括立法院體制、提案權、兩岸經貿、《集會遊行法》、社會運動等。(系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