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福利部拍板決定,八月起,兼職所得扣取標準,不再採行五千元標準,改以基本工資一萬九千二百七十三元核算,預估有五十八萬人受惠。
二代健保補充保費上路一年多,去年增收三百多億元,國庫進帳頗豐,但因收入來自底層打工族,引來不少批評責難。
主要是打工族和兼差族收入少,辛苦錢卻被「額外剝削」,難免不快。
衛福部體恤民瘼,決定大幅提高門檻,這項改變對低下階層確有幫助,盡管每年將減收約七億元,還是值得。
這項決策有但書,股利、利息、租金收入,仍維持原先方案,民間團體不贊成,認為這樣形同「一法案兩制」。但個人持相反意見,畢竟辛苦打工和不流汗輕鬆所得,是該有所區別。
只不過這項變革,仍有缺失之處,如只擔任一項正職,月薪超過二萬元,就必須扣補充保費;但有人身兼數職,每樣工作薪資都不高於一萬九千二百七十三元,雖然總金額超過基本工資許多,甚至是高收入者,仍無須繳納補充保費,造成漏網之魚。
站在公平正義的立場,衛福部應接納民間團體建議,採以「總所得」的概念,不論兼差或打工,只要總收入超過收費標準,就應課徵相對保費,這樣比較不起爭議。
陳公義(台北市/服務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