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讀《詩騷》】不如歸去

文/邵毅年 |2014.06.06
1619觀看次
字級

文/邵毅年

式微,式微,胡不歸?

微君之故,胡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歸?

微君之躬,胡為乎泥中?

這是一首牢騷詩,具體的人物關係並不甚清楚,有人說是君主與臣下,有人說是領主與奴隸,有人說是地主與農奴,有人說是主人與奴僕……但不管是何種關係,都表現了上對下的壓迫,下對上的不滿。

但是為什麼不回去呢?也許有不得已的苦衷。或是人身不得自由,或是生計尚無著落。就像唐代那個新羅留學生感嘆的:「不是不知歸去好,只緣歸去又家貧。」(崔致遠〈途中作〉)因為當時唐朝「發達」,而新羅在「發展中」。

關於此詩,《世說新語》裡記載了一個有趣的故事,一直傳為美談:「鄭玄家奴婢皆讀書。嘗使一婢,不稱旨,將撻之,方自陳說,玄怒,使人曳著泥中。須臾,復有一婢來,問曰:『胡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胡為乎泥中」之問,出自此詩;「薄言往愬,逢彼之怒」之答,出〈邶風‧柏舟〉。一問一答,貼切自然,風趣幽默,很像小品裡的場面。《世說新語》的「小說性」,由此也可見一斑。

當然,此詩除開頭的「式微」外,全體曉暢易懂,幾乎沒有什麼語言障礙,所以連奴婢也容易省得,這也是個重要因素。

今天的人來讀此詩,或許會想像出些新的人物關係,比如說老闆與雇員、工頭與工人、雇主與外傭……從而生發出些別樣的感受來。

原文──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故,胡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躬,胡為乎泥中?(〈邶風‧式微)

今譯──天將黑,天將黑,我為何不能歸?要不是為了你的緣故,我怎會在寒露裡受罪?

天將黑,天將黑,我為何不能歸?要不是為了你的貴體,我怎會在泥漿中受罪?

注釋──式:語氣詞。微:非。中露:露中。

躬:身體。

(摘自龍圖騰《《詩騷一百句》》)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