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珍珠遇見茶】茶道大行的時代 文/劉漢介、遠流出版公司提供 |2014.06.06 語音朗讀 279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茶在唐朝出現重大轉變,從貴族喝到百姓。 生活飲料變成藝術,茶道大行。圖/劉漢介、遠流出版公司提供茶在唐朝出現重大轉變,從貴族喝到百姓。 生活飲料變成藝術,茶道大行。圖/劉漢介、遠流出版公司提供茶在唐朝出現重大轉變,從貴族喝到百姓。 生活飲料變成藝術,茶道大行。圖/劉漢介、遠流出版公司提供茶在唐朝出現重大轉變,從貴族喝到百姓。 生活飲料變成藝術,茶道大行。圖/劉漢介、遠流出版公司提供 文/劉漢介、遠流出版公司提供 唐朝是中國盛世,許多文化在這時誕生、發揚,茶在唐朝的轉變更大。 魏晉時,茶經由四川傳入陝西、河南,形成北方茶區。唐時,產茶區由長江流域、淮河流域,擴展至福建,蒸菁製茶法逐漸完成。前朝隋帝所開的運河,在唐朝大大發揮「貨暢其流」的功效。 有一個唐人,姓封名寅,喜歡到處遊覽,並記下筆記,書名叫做《封氏聞見錄》。他這樣寫著:「自鄒齊(山東),滄棣(河北)至京邑(長安)城市多開店舖,煎茶賣之,不問道俗,投錢取飲,其茶自江淮來,舟車相繼,所在山積,色額甚多。」 茶葉的飲用,從貴族王公轉變成平民,從水厄變成可樂,轉變極大,我們稱這時期為「煎茶時期」。以鼎鑊煮茶,以青瓷碗飲茶,大部分人習慣在茶中調味、加料。 在茶的發展史上,這種普及是空前的,但好戲才剛上場,普及後變化就來了。 首先登場求變的是陸羽先生,他用七千個字寫了茶的起源、分布、製造、飲用及器具,名為《茶經》。 《茶經》一出,唐人爭相流傳、模仿,甚至有人在陸羽未公開表演前,就四處去獻寶了。在甚多人的推波助瀾中,生活飲料變成藝術,茶道大行。根據記載,茶道是這樣進行的: 一、把嫩芽做的茶餅,炭火烤至微香。 二、講究水的來源,山泉上、江河中、井水 下。 三、炭火燒至魚眼,微有蒼蠅鳴叫為一沸。 四、加入少量鹽調味。 五、把烤香了的茶餅磨成粉。 六、第二沸聯珠松鳴時,取出一瓢水。 七、用竹筷在沸水中打成漩渦。 八、加入茶末。 九、加入舀出的水止沸。 十、煮一升水分成五碗。 這種飲茶方法與從前大不相同。不該加的禁止了,水不但要求了,連火也要求了,飲多少適量也規定了。王公大臣覺得這一套有趣又合理,於是文人大夫潤色茶經,詩文相和,白居易、劉禹錫、顏真卿、韋應物,皆為同志;虛仝、封寅一起見證。長安城為之瘋狂,唐朝為之瘋狂,大家都在飲茶作樂。 不久,有個叫皎然的和尚也加入了。和尚不但通禪達理,玩起茶更不同凡俗,他認為這樣飲茶已經很好,但還可更好。他建議,應放點音樂,還要點香,最好插盆花,另外,飲茶時最好不談俗事,讀點詩經,那就更好了。不止如此,他對其他僧人說「襌茶一味」,一起來喝吧,又說「喝酒傷身,以茶代酒吧!」 沒多久,日本派人來了,是最澄和尚,他茶學得很好,並把茶的種子帶回日本獻給嵯峨天皇,得了一個很大的獎。唐宣宗在皇宮也知道了,正愁加稅無門,這下子理由堂皇,只花了幾天就訂好茶稅法,共十二條,「鴨霸」地公告:茶收歸國有,要飲茶向政府買,不准私下亂搞。 隱居叢林的一代大禪師百丈懷海,則因茶悟了道。不但弟子早上誦經飲茶,下午出坡飲茶,晚上參禪飲茶,還把規矩一五一十地給記了下來,名曰「百丈清規」,任何人都要依規定行事,連往生也不例外,依茶禮行喪事。 當朝那個好旅行的封寅老先生,旅遊回到長安,忍不住說道:「古人亦飲茶,但不如今人溺之甚,窮日盡夜,殆成風俗,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往來回訖入朝,大驅名馬,市茶而歸,亦足怪哉!」 感到驚奇的豈止是封寅,這一場戲高潮迭起,餘波盪漾。封寅若能活至今日,一定拍紅雙手,捋斷白鬚。 前一篇文章 【小城故事】闔上一段往事 下一篇文章 【文化中國‧讀《詩騷》】不如歸去 熱門新聞 01奉行四給 劉宗澤獲昆大傑出校友獎2025.10.3002人間佛教聯合總會赴梵蒂岡 參與宗教對話宣言60周年慶2025.10.3003【人間有愛 】提早十分鐘2025.10.3004桃園花彩節 周末大溪登場2025.10.3005【寶島踏查】新竹湖口老街天主堂2025.10.3006終結350年傳統 英刑事庭律師免戴假髮2025.10.2907扮熊人偶太可愛 防熊宣導片失焦2025.10.2908輝達總部選址確定 落腳北士科T17、T182025.10.3009搭滑板從22樓躍下 時速飆破百公里2025.10.2910燕子口堰塞湖消失 台8線開放通行 2025.10.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書藝心語】失去未必是禍【大江南北】道法自然千年聖境:河南老君山【民俗資產】 山林守護者:阿里山受鎮宮【課本沒有的歷史】 孤軍營裡的疑案【民俗資產】 文昌筆的祝福【寶島踏查】新竹湖口老街天主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