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學生一上國中就不斷犯錯,我問他:「你不斷犯錯,如果有一天犯下大錯被抓去關,爸爸會很難過!」孩子竟然回答:「爸爸不會難過。」
他的爸爸從小管他很嚴,要求他自己犯錯自己負責,該教孩子的都教了,為什麼孩子還依然故我?
我把孩子的感受告訴了他爸爸,他爸爸說這孩子從小就無情,他也不知道如何教導?
親愛的家長,我知道您的用心,但愛是需要示範的,孩子才能感受;親愛的家長,請放下您教官、法官的面具,抱抱您的孩子,告訴他,您有多麼愛他。
所幸那位家長聽從老師建言,放下嚴父的身段與孩子溝通,後來孩子犯錯的機率變少了,即使犯了錯也勇於承認!
社會的價值觀變得愈來愈「物質化」了,有些雙薪家長忙於賺錢,沒時間與孩子互動,更有家長回家ipad一人一台,孩子的成長就交給學校老師、補習班、電視、電玩。
家長與孩子的互動除了成績還是成績,不問過程只問收穫的教育方式,孩子懵懵懂懂長大。父母給我錢,給我買手機、名牌衣鞋、吃好的、穿用好的,我要聽父母的話,用成績回報父母。
孩子內心世界不平衡,什麼是真「愛」?他很難感受,只能從暴力電玩的遊戲裡「砰!」的一聲得到快感。
愛需要學習,我們給了孩子什麼,孩子自然回饋我們什麼。
親愛的家長讓我們放下忙碌的腳步,給孩子一個愛的抱抱!物質填補不了孩子匱乏的心,只有社會風氣導正,才能讓他們在「愛」中健康長大!
彭如意(台北市/國中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