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藝筆記】騎鶴上揚州——說鶴(上)
文與圖/陳牧雨
中國人一向對鶴有根深柢固的喜愛與尊崇的情結。這些原因可得先從鶴的外型色彩說起。
鶴的身上一共只有黑、白、紅三個色彩。白色占了最大面積,其次是脖子及部分翅膀上的黑色羽毛。
原本白、黑這兩種明度極端對比的搭配,就既醒目又耐看,再配上畫龍點睛似的紅冠,這種完美的色彩配置,不得不讓人由衷的讚嘆起造物者的神妙。
至於鶴的神態,不管站立或走路,隨時都顯露出高貴的姿態及幽雅的氣質。鶴又善舞,舞姿輕盈曼妙,令人歎為觀止。
中國自古流傳的〈相鶴經〉裡,對鶴的外形及氣質有更深入的描述及詮釋:
文中說:「鶴七年一小變,十六年一大變,百六十年變止,千六百年形定。」可見鶴是象徵長壽的鳥類;又說:鶴因為喜歡潔淨,所以羽毛大部分為白色;又因聲音能上達天聽,所以頭部是呈現赤紅色。
文中也提到鶴:「行必依洲渚,止不集林木,蓋羽族之宗長、仙家之騏驥也……高腳疏節則多力,露眼赤睛則視遠,鳳翼雀毛則喜飛,龜背鱉腹則能產,前輕後重則善舞……」簡直把鶴說得極度完美且幾近神話了。
這樣的鳥類,合該仙界才有,所以鶴又被中國人稱為「仙鶴」。
由於中國人太喜歡鶴了,因此歷代也有許多人把鶴當寵物來養。春秋時期衛懿公就是一例,他愛鶴,王宮裡的鶴都賜與軒車。
有一次,狄人入侵,衛國的將士們都說:「派鶴去打仗吧!鶴享有俸祿和官職,而且出入有車,我們都沒有享受這樣的禮遇,我們怎麼能去打仗?」
結果,衛國當然被狄人消滅了。
蘇東坡在他的〈放鶴亭記〉一文裡提到這件事,並且引申說:「南面之君,雖清遠閒放如鶴者,猶不得好,好之則亡其國。而山林遁世之士,雖荒惑敗亂如酒者,猶不能為害,而況於鶴乎!」
看來當一國之君,在生活的樂趣上是遠遠不如一介平民隱士的。
另外一位把鶴當寵物最有名的人士,則是宋代詩人林和靖先生了。
林和靖一輩子隱居杭州孤山,以梅為妻、以鶴為子,過著平靜的隱居生活。從此「梅妻鶴子」便成了比喻清高或隱士的成語!可見,在宋朝的杭州,還看得到鶴的蹤影。
唐代駱賓王〈詠雪〉詩有:「龍雲玉葉上,鶴雪瑞花新」一句。根據陳熙晉的箋注說:「劉敬叔所著的《異苑》有這樣的記載:『晉,太康二年冬,大雪,南州人見二鶴言於橋下曰,今寒不減堯崩年也。』」這兩隻曾見到堯帝過世的鶴,在晉朝泰康二年還活著,可見鶴的壽命之長了。後來庾信的〈小園賦〉裡有:「鶴訝今年之雪。」引用的就是這個典故。
晉代陶潛《搜神後記》卷一:「丁令威,本遼東人,學道於靈虛山。後化鶴歸遼,集城門華表柱。時有少年,舉弓欲射之。鶴乃飛,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塚壘壘。』遂高上沖天。」
離家一去學道,道成化為仙鶴歸來,已千年矣!當然人事全非,所以後人常用「鶴歸華表」一句來感歎人世的變遷與無常。
南朝梁殷芸《小說》中記載,有客人互相說自己的願望:
有人說想當揚州刺史,另一人說希望致富,又另一人希望騎鶴升天成仙。最後一個人說他希望能「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真是集做官、發財、成仙於一身。後人因此以「騎鶴上揚州」或「鶴背揚州」來形容一個人過度的貪婪或不務實際的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