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記者李碧華
青少年鬱抑難解而成為亡命之徒,顯然是全球的問題。日本失業青年梅田悟傷了少女天團AKB48,美國加州學生羅傑因痛恨沒交過女朋友竟而報復,令人不寒而慄的影片上網後立即行兇。
台灣首度捷運狂人案,更震驚了整個社會。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李家同撰文指出,一個人如此瘋狂想殺人,絕對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後天受了某一種影響,這影響絕對不可能來自學校老師,因為學校老師不可能教學生殺人。對孩子來講,網路及電玩的教育恐怕和成長更有關係。
捷運狂人是個宅男,沉迷於有關殺人的電玩。「電玩之中有很多內容充滿暴力和色情,極有可能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李家同認為,電影也是如此。蝙蝠俠就會使人入迷,美國有一兇殺案兇手就是蝙蝠俠電影的粉絲,另一個Columbine校園兇殺案,兩個年輕人穿風衣行兇,因為他們迷上李奧納多主演的校園殺人電影。「這種無聊的電影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會一笑置之,可是對於一些人而言,這是模仿的對象。」
李家同指出,美國還有一個電玩是玩家瞄準車上坐的甘迺迪總統,打中甘迺迪總統的頭即可得分。試想,這種電玩怎麼可能不對社會造成負面影響?
狂打電玩的確令許多家長手足無措,親子時常針鋒相對,大小衝突不斷。美國麻州大學喬.卡巴金博士即指出,父母把科技產品當成「電子保姆」,變成孩子打發無聊時間的工具,孩子們重要的成長經驗、人際互動與發展活動,將被這些產品所取代!
李家同認為,好的社會不應該允許色情和暴力,這種想法極有可能被進步人士認為是老冬烘舊,凡是有衛道思想的人都是落伍的人,不合時代潮流。所以,我們的社會很少人對充滿色情和暴力的電影、電玩及網路文章表示異議,最後的結果是可想而知的。他希望有更多像我這種有落伍思想的人,能夠對於充滿色情和暴力的玩意兒表示不滿。
作家袁瓊瓊也在臉書表示,遇到任何困難,感到自己並不孤獨,是很重要的。能接觸有同樣經歷的人,以同理心來化解,會是另一種出口。所有犯行的背後,都有個求救的警鈴在響。或許對其他人微不足道,對他自己是非同小可的。而且,那警鈴絕對不是只響了一天,或許響了非常多年。鄭捷在國中紀念冊上寫「「我沒有放火燒我家」,這種話不大可能憑空而來,或者是他做了某些事,被斥責為惡意。從語意上看,斥責他的人極可能是父母。
一個十六歲少年公開做這種宣言,袁瓊瓊覺得是求救訊號,但是,顯然周圍的人沒有這樣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