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屯堡 大猴背小猴 不只吃粽子

 |2014.05.31
1483觀看次
字級
布依族過端午節,粽子的樣式有三角粽、豬仔粽、枕頭粽,還有一種叫特殊的習俗叫「大猴背小猴」。

【中新社電】貴州安順屯堡一座農家小院裡,六十三歲的陳先松一大早就把兩束艾草掛在自家院子門口。「端午抄起雄黃酒,蟲蟲螞蟻山上走。」他告訴記者,這是祖祖輩輩留下的習俗。

六百多年前的明初,他們的祖先跟隨徵南將軍潁川侯傅友德進入這裡,征討盤踞雲南的元梁王。平定雲南後,為強化對西南的統治,明太祖朱元璋將大軍留在貴州安順一帶實施「軍屯」。由於大山的阻礙,使屯堡一帶長期保留著大明遺風,不管是語言、服飾及風俗習慣,至今仍沿襲著明初風格,被學者稱為明朝風俗文化的「活化石」。

「儘管已經離開祖籍——南京市玄武區六百多年,但祖先的習俗我們一直保存著。」擔任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陳先松說,當地人過端午節可不是吃粽子這麼簡單。「粽子、餃子、?粑、油條、渣肉,吃了這五樣夏天才能平安度過,長壽百歲。」在屯堡一帶,吃粽子仍被稱呼為「解粽子」,寓意解開之後腰不疼、田裡的秧苗也不會折腰。

在陳先松家院子對面,七十歲的石如秀正坐在門口的小板凳上繡著小繡花鞋。說起過端午節,石如秀笑著伸出右手將食指與中指扭在一起比劃了一下。「『大猴背小猴』可是我們屯堡人過端午的特有習俗,周圍都沒有人會。」石如秀告訴記者,在她幼時家家戶戶都要在端午節為家中的「小崽兒」(一歲以下的兒童)做上一隻「大猴背小猴」。

「要用黃豆、大蒜桿子、棉花還有各種顏色的布料,做一隻『大猴背小猴』起碼要一整晚的時間。」石如秀說,製作工藝十分複雜,但為了兒孫的健康大家都願意去做。「端午節這天,給家裡崽兒的帽子上縫上『大猴背小猴』,戴到五月十五『大端午』那天再取下來,扔進河裡」,象徵災病都跟著「大猴背小猴」一起被水沖走了。石如秀數了數,她總共給五個兒女和八個孫子、孫女做了十三個「大猴背小猴」。

端午節對於屯堡人格外重要,除為老人祈求長壽、為兒童祈求平安健康外,還要為年長的老人「儲藏福澤」。「端午這天掛上的艾蒿,一整年都不會取下,要為鎮上年長的老人留著。」陳先松告訴記者,屯堡的老人過世之後,都要用艾蒿熬過的水最後擦一遍身體以護佑老人。

「屯堡人的習俗很多,或許有的習俗今天已經簡化,但還是有很多屯堡人在堅持這老祖宗的規矩。」陳先松說。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